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雨蛙的頭小腹大,身體呈扁平的三角形,體長僅2到3公分。牠們因為背部有美麗的深色花紋,花紋類似兩個人字、塔狀或聖誕樹狀,對稱而且醒目,故又稱為飾紋姬蛙,所以不論俗名還是學名,都是根據外型命名。小雨蛙雖然屬於小型蛙類,但雄蛙有鼓起來幾乎和身體一樣大的單一外鳴囊,因此叫聲非常低沉而且大聲,聲音聽起來如同上發條聲。繁殖期約3至8月,春夏為主。一次產卵約兩、三百粒,卵徑小,約0.8cm,卵塊圓形經常成片漂浮在水面。蝌蚪身體透明圓形,小巧可愛,頭部及背部圓盤狀,平扁透明,口位於吻端,眼睛在兩側,尾端尖細。
黑蒙西氏小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牠們的體長僅2至3公分,是台灣青蛙家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之一。牠們有典型的狹口蛙科體型,頭小體寬。背面淺褐色或灰色,身體兩側有縱向的深色紋,讓牠們看起來更像個三角形。在背部中間有一條淺黃色背中線,線上有一或兩個黑色小括弧()花紋,故又稱小弧斑姬蛙。春夏時節常躲在水邊草叢、落葉、泥縫或小石堆中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經常和小雨蛙同時出現,而且叫聲和小雨蛙也很類似,如同上發條聲,但比較低而且綿長。黑蒙西氏小雨蛙小雨蛙都叫得很大聲,也都喜歡躲藏,所以經常混淆。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後,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卵粒小型,成片漂浮在水面,蝌蚪透明,兩眼間...
史丹吉氏小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台灣其他小型狹口蛙比起來,史丹吉氏小雨蛙的身體比較修長,但還是頭小、四肢纖細,體長2至3公分。牠們的顏色及花紋變化多端,背部一般淺褐色,有一些暗褐色粗大斑點,斑點有時綴連成2至4條深色縱紋。上臂背面橘紅色,格外鮮明。通常在五月春雨過後,上百隻成群出現森林底層的暫時性雨水池中求偶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高而連續,類似蟲叫的「唧唧機唧唧」。但一旦雨停,則又消失不見蹤影,偶然才會看到一、兩隻藏在落葉堆中。因此,要觀察牠們,可要有耐心喔!牠們因分佈侷限、棲息環境容易受到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繁殖期主要在夏天。每次產卵200-350粒左右,卵粒小,卵徑約0...
巴氏小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氏小雨蛙的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小顆粒,所以又稱為粗皮姬蛙。體長約2到3公分,背部灰色,有大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體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指間具微蹼,趾端有吸盤。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在雨天的時候比較活躍,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歪、歪、歪」如同鴨子叫聲,整齊而且有節奏,非常吵雜聒噪。卵成片漂浮在水面,動物極深紅褐色,植物極白色。蝌蚪頭及背部平扁,草綠色。眼睛位於頭兩側,尾鰭上有細紅點,邊緣略帶黑色,尾端尖細成絲狀。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降落的小水滴。如:「下雨」、「雨水」、「梅雨」、「風雨交加」。
舊雨:指老朋友。如:「舊雨新知」、「舊雨重逢」。
下雨。用於文言文中。如:「雨我公田」。
落下、降落。用於文言文中。如:「雨雪」。
潤澤。如:「夏雨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時間短的。如:「小住」、「小坐一下」、「小睡片刻」。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叔」、「小姑姑」、「小兒子」、「小女兒」、「小職員」、「小官員」。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兒」、「小女」、「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有名氣」、「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邪惡的、壞的。如:「小人」、「宵小」。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李」、「小張」、「小老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兩棲的脊椎動物。四肢發達,前肢短小,後肢強大,趾間有蹼,善於游泳和跳躍。喜歡住在陰溼的地方。冬天有冬眠行為。吃害蟲,有益農作。卵生,幼稱「蝌蚪」。
蛙人:從事水底活動的潛水人員。
蛙式:一種模仿青蛙在水中游動的游泳方式。
雨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兩生綱無尾目蛙類。體小,背面鮮綠色,腹面白色,腳趾上有吸盤,可附著在樹葉上,常棲息於水邊竹林中,雄者將雨則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