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崔鶯鶯     
瀏覽人次:192 收藏人次:0
唐元稹《鶯鶯傳》中的女子,字雙文。有絕色,工文詞。貞元年間,崔女從母鄭氏過河中府之普救寺,巧遇張生,遂相慕戀。宋元以來所演《西廂記》故事皆本於此。
    
瀏覽人次:6517 收藏人次:248330
高大的樣子。如:「崔嵬」、「崔巍」。
姓。
    
瀏覽人次:4020 收藏人次:0
一種鳥類。體型小,羽毛為褐色或暗綠色,嘴短而尖,叫聲輕脆悅耳。
望穿秋水     
瀏覽人次:36477 收藏人次:1659523
元代王實甫所作《西廂記》,是根據唐代元稹《鶯鶯傳》(一名《會真記》)改寫鋪陳而成的雜劇。內容描寫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和《鶯鶯傳》不同的是,結局完滿團圓。典源節錄的是:婢女紅娘替小姐崔鶯鶯送信給張君瑞,張君瑞看了之後又喜又憂;喜的是鶯鶯約他半夜見面,憂的是不知如何翻牆穿過院門深鎖的花園。深知鶯鶯心意的紅娘,鼓勵張君瑞放心去,不要害怕,以免讓鶯鶯望穿明澈的眼睛,眉頭深皺而減損了美麗的容顏。 文中用「秋水」來喻指眼睛,望穿眼睛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表示極度的企盼。後來「望穿秋水」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殷切盼望。
八拜之交     
瀏覽人次:19962 收藏人次:752692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是根據唐代元稹〈鶯鶯傳〉(一名〈會真記〉)改寫鋪陳而成的雜劇,內容是寫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和《鶯鶯傳》不同的是,結局是完滿團圓。典源這裡節錄的是,張君瑞第一次出場向觀眾所作的自我介紹。敘述他在赴京趕考途中,路經河中府蒲關,是老友杜確所鎮守的地方,在當年還是同郡同學時,兩人曾結拜為異姓兄弟的好朋友。古時候因為對父執輩須行八拜禮,所以朋友若相交親密如同手足,經過約定,互視對方父執如同自己的親人,即可稱為「八拜之交」。後來「八拜之交」可能就是出自此處,被用來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的朋友。
死心塌地     
瀏覽人次:13624 收藏人次:520243
「死心塌地」指心意已死守固定。此語早見用於元代戲曲中。如《西廂記》。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一劇是演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第三本.第三折〉中,張君瑞誤解崔鶯鶯所寫「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一詩之詩意,以為崔鶯鶯約他半夜相見,沒想來到花園裡卻遭崔鶯鶯責難,幸得婢女紅娘適時出來打圓場化解這場誤會。劇中,張君瑞遭紅娘嘲笑後,說:「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意思是:枉稱自己是擅長猜詩謎的人,今天卻誤解詩意而冒犯了崔鶯鶯,看來只有早點死心,堅定心志專心讀書了。「死心塌地」一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另外在元.喬吉《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
    
瀏覽人次:10649 收藏人次:1485938
2.多、大。如:「厚利」、「厚禮」、「厚望」。唐.元稹《崔鶯鶯傳》:「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宋.錢公輔〈義田記〉:「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
半推半就     
瀏覽人次:7383 收藏人次:704005
就,依順,順從的意思。「半推半就」一詞出自元朝王實甫的《西廂記》,後來多見於明清小說之中,如《二刻拍案驚奇》、《鏡花緣》。故事裡,透過紅娘的居中幫忙,崔鶯鶯和張君瑞得以在夜裡無人時私會西廂房。兩人在房中互訴衷情時,崔鶯鶯在半推半就之下,讓張君瑞吻了她的腮頰。這裡的「半推半就」是用來形容崔鶯鶯當時的心情,意指她心中早已同意,但表面上卻不答應,表現出推辭、害羞的情態。後來「半推半就」被用來形容假意推辭的樣子。
鶯鶯傳     
瀏覽人次:3024 收藏人次:0
傳奇名。唐元稹作,寫張生與崔鶯鶯遇合的故事,為元人西廂記所本。也稱為「會真記」。
紅娘     
瀏覽人次:2976 收藏人次:201878
唐元稹所著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人物。為崔鶯鶯婢女,從中撮合張生與鶯鶯的一段姻緣。後用為婢女的稱呼,或稱撮合男女的媒人。《十二樓.合影樓》第一回:「綠波慣會做紅娘,不見御溝流出墨痕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