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工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技術知識及人力或機器,轉化生產原料的形態或性質,製成物品,以滿足人類需求而謀利的一種企業組織。
工業連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廠商與廠商間基於業務上的需要所做的一切接觸,舉凡資訊的交換、資金的往來,以及各種服務的提供等都是。
無煙囪工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劃一國的風景名勝、古蹟、文物等,並配合完善的交通、餐館、旅館等設施,以服務為主的事業。也稱為「觀光事業」。
工業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九世紀間,因機械技術發明導致以動力機器代替手工生產的變革過程。最初發生於英國,後漸推及於世界各國。也稱為「產業革命」、「實業革命」。
文化工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工業是指以現代工商產銷模式運作的文化生產型態。原語最早出自於德國阿多諾(Th. Adorno)與霍克海默(M. Horkheimer)合著的〔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阿多諾等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文化創作與傳播歷程,和一般工商產銷模式如出一轍。現代工商產銷體系的主要特徵在於製造分工化、生產大量化及規格化,並強調刺激需要以擴大消費,最終的目的在於獲取最大利益。在這種商業邏輯下,文化的生產亦逐漸走上大眾化、規格化和數量化,過去所著重的文化產品的創造性、啟發性和個人風格,逐漸消失。文藝創作者所受的創造限制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在這種文化工業體系中,...
  影響科學教育變化的條件,係指一個國家或國家內的主要地區從原來以生產蔬菜、養殖動物、小手工藝品等為主的經濟型態轉變為以製造產品及服務為主的經濟型態。
  在工業革命前,由技術引起的經濟和社會的改變較為緩慢;在一七○○年代晚期,工業革命後,經濟和社會的改變加速,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大多數的國家已經或正在由農業經濟和農業社會變為工業經濟和工業社會。
  農業社會的主要運作過程為種植、採收、運輸、分配;工業社會主要的運作過程為生產、加工、處理、工廠製造、裝配組合、市場行銷、運送及服務等。
  工業社會的運作以資本及科技的設備和方法為基礎。工業的運作強調勞力區分、動力生產...
工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紡織及造紙、食品加工、製革等工業。相對於重工業而言。
工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應用科學以發展工藝技能的過程。其特徵為大規模生產的擴張、機械的使用、市場的開拓及專業化。
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係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工業教育學系首任系主任顧柏岩博士等工業職業教育界人士發起,歷時八個月的籌備,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二月一日在臺北市臺灣師大工教大樓正式成立;以研究工業職業教育學術,促進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及訓練發展為宗旨。其主要任務如下:
1.研究工業職業教育與訓練之理論及技術;2.蒐集與介紹世界主要國家有關工業職業教育與訓練之資料;3.進行工業職業教育與訓練之調查研究、課程設計、教學改進、輔導、評鑑等事項;4.協助教育政策及法令之推行事項;5.舉辦學術講座及研討會;6.接受機關或團體委託辦理有關事項;7.增進與國際有關學術團體...
工業衛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業革命促成產業大量使用機器,也吸引了大量勞動人力,然而在人力、機械聚集的作業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危害健康的因素,從業人員的健康受到相當大的威脅。常見的作業環境健康危害因素包括:
1.化學因素:有機溶劑、有害氣體、金屬燻煙等。2.物理因素:溫溼條件、照明、採光、游離輻射、噪音、震動、異常氣壓等。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4.人體工學因素:工具設計不良、長期固定姿勢之工作形態等。5.心理因素:工作量與工作時間造成之心理壓力、情緒緊張。這些因素不僅危害從業人員之身心健康,還會導致員工流失、缺席、降低生產力、增高員工傷病補償費、增加勞資糾紛等。若有害物質隨員工帶回家庭或外洩至社區,則更危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