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希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及於聖人。《文選.李康.運命論》:「孟軻、孫卿體二希聖,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盼望、期待。如:「希望」、「希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晉.夏侯湛〈閔子騫贊〉:「聖既擬天,賢亦希聖。」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楊億〈西崑酬唱集序〉:「時今紫微錢君希聖、祕閣劉君子儀並負懿文,尤精雅道,雕章麗句,膾炙人口。」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周矩〈諫制獄酷刑疏〉:「(被告者)只是不堪楚毒,自誣耳。何以覈之?陛下試取所告狀,酌其虛實者,付令推之,微訊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聖旨也。」
離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孟子》篇名。篇中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以首章有「離婁之明」句,因以名篇。
左右逢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左右逢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絕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停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打窠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人在勾欄以外的地方表演。宋.洪邁《夷堅支志庚.卷七.雙港富民子》:「我乃路岐散樂子弟也,知市上李希聖宅親禮請客,要去打窠地。」也作「打野呵」、「打野火」。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