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建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立德行或功業。《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太史公曰》:「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文選.班固.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
2.確立的德行。《老子》第四一章:「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建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73~621)隋朝漳南人。隋末據河北,自稱夏王,為唐太宗擒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營造、興工製造。如:「建設」、「建築」、「建造」。
創立、設立。如:「創建」、「建立」、「建校」。
提出意見。如:「建言」、「建議」。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1>若朴,混若濁,曠2>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注解〕 (1) 敦:厚重、樸實。 (2) 曠:廣大、開闊。 ◎2《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搆,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魚豢《魏略》。 (2)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拜大中大夫,後為曹操所殺。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砍殺。《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陽,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皋,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取法、仿效。《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始都樂壽,號金城宮,備百官,準開皇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廣、空闊。如:「曠野」。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杜甫〈除草〉詩:「自茲藩籬曠,更覺松竹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