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1.33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弭兵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末期晉楚兩國爭戰不休,夾在中間的宋國遭池魚之殃,華元、向戌先後兩次召開弭兵之會,約合晉楚在宋結盟,規定除齊秦兩大國外,各國要向晉楚朝貢,以平分霸權。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密縣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1.停止、平息、消除。《左傳.成公十六年》:「若之何,憂猶未弭。」《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2.安撫。通「敉」。《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3.遺忘。《文選.江淹.雜體詩.潘黃門》:「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
弭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戰爭。《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明.錢嶫〈憫黎詠〉詩六首之六:「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饑。」
晉楚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內亂,得宋襄王干預,使得平定。但泓河一役,卻為楚國所敗。從此,中國的歷史舞台不再侷限於黃河流域,已擴大到淮河、長江流域,時代也進入春秋中期。春秋中期最大特色是晉楚的南北對立。晉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本稱唐,叔虞子燮史稱晉。晉在山西台地,四周都是異族─戎,其處境概可想見。平王東遷時,晉文侯曾助平王,晉國歷史逐漸明確。昭侯封叔父─文侯之弟─成師於曲沃。曲沃土地比晉都「翼」還大,成師又是一個人才,曲沃的勢力逐漸凌駕翼的勢力。成師之孫武宮滅晉緡侯,將本宗的財寶獻給周僖王,僖王乃承認其為晉侯。依封建秩序僖王討伐武公,如今不僅不討伐,反而承認武公,這無異是否認周朝以宗法為基礎的封建...
趙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41)春秋時晉國大夫,盾之孫。父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武,賈追索甚急,賴程嬰、公孫杵臼全力救護,始免於難。後繼立為趙氏後嗣,歷任新軍、上軍之將,執晉國政。晉平公十二年(西元前546)與楚屈建主持弭兵之會。諡文。也稱為「趙孟」、「趙文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