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迴繞,具創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更脫帽散髮於王公酒筵間,即席題壁,「揮毫落紙如雲煙」(杜甫〈飲中八仙歌〉),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展開。如:「張弓」、「張開」、「張口」。
擴大、誇大。如:「張揚」、「誇張」、「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看、望。如:「東張西望」。
想法、主意。如:「主張」。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量詞:A>用於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嘴」、「兩張弓」。B>用於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升起的太陽。如:「旭日」、「朝旭」、「旭陽」、「春旭」。
天真爛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史以草聖得名,蓋其天真爛漫,妙入神品,而非矩矱步武者。」長史即張長史,指的是盛唐時著名書法家張旭,他極好喝酒,酒後形骸放浪,意氣灑脫,放蕩不羈。而其字又如其人,揮灑之間,筆勢奇特奔逸、連綿迴繞,故有「草聖」之稱。岳珂評張旭之所以能為「草聖」,乃因其性格率真,不為傳統規矩所拘束,故能創造出新的風格。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有一次他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張旭說:「曾經聽褚遂良說過,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當時一直無法悟得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一個島上,有一個佈滿沙土的地方,因為平坦乾淨,讓人看了,心裡就感到愉悅,想要拿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
揮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筆寫字或繪畫。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水滸傳》第三九回:「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也作「揮筆」。
蘭亭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一念之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念」,是指心中的念頭。「一念之差」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在宋朝蘇軾的〈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中即可看到「一念差」的用法:「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前生或草聖,習氣餘驚蛇。」意思是說他三生都是人,因一念之差,未能得道。前輩子或許是張旭,所以書法還留點放縱的習氣。後來「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如宋.陸游〈丈人觀〉詩:「我亦宿誦五千文,一念之差隨世紛。」又如《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地。如:「采石磯」、「燕子磯」。唐.張旭〈桃花谿〉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語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金錫謨 <語病求醫──文章語病的評析與修改>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年4.張旭桃 〈法規語病例析〉 語言文字應用 1999年第4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