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6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張良借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後代來共伐楚國,後張良至,劉邦正要用飯,張良拿起筷子為劉邦解說形勢。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後遂以張良借箸指籌劃、計劃。
張良擇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高帝分封各功臣時,張良並無戰功,但高帝說,漢軍能於千里外獲勝,完全是張良在帳幕中計劃、調度的功勞。所以要他自選齊國三萬戶受封,而張良卻說他在留縣和高帝相會,是上天旨意,又幸而計謀都受高帝採用而奏效,所以只願受封留縣。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後遂以張良擇留指不居功、不求厚賞。
張良慕赤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韓人張良,出奇策助劉邦定天下,受封為留侯後,自言其享受已達平民的極境,而願放棄這些榮華富貴,向赤松子學道。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後遂以張良慕赤松表示功成引退,隱跡仙道的作法、意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戰國時魏國有張儀,漢代有張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善的。如:「優良」、「良好」、「善良」、「良師」。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很、甚。如:「良久」、「用心良苦」、「感觸良多」。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
的確、果然。如:「良有以也」、「良如所言」。
良人:古時候對丈夫的稱呼。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邦聽了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雙方為了爭奪天下,一直相持不下。後來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項羽所有;以西則歸於劉邦。後來劉邦聽從謀士張良和陳平的建議破壞約定,一方面率領軍隊攻打已經撤退的楚軍,一方面聯合其他將領的軍隊,將楚軍重重包圍在垓下。這時候的楚軍不但士兵死傷慘重,糧食也快用盡。夜裡,竟然從漢軍陣營中傳來楚地的歌謠,楚營士兵聽到故鄉的歌謠後,不禁想起因為連年南征北討,已經很久沒有回去的故鄉,而在營帳裡的項羽,聽到歌謠也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不然為什麼漢軍裡的楚人會那麼多!」自認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於是連夜帶著士兵突圍而去。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四面...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侯世家》就是使用「助桀為虐」一詞,記載秦朝末年劉邦起兵反秦,看到咸陽宮殿的富麗堂皇,想要留住在宮裡。張良勸諫他:「現在才剛打敗秦朝,就想要享受秦宮奢侈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助桀為虐』,在幫助壞人做壞事。怎能獲得民心,平定天下。」劉邦聽了頓時覺悟,才帶領軍隊撤出咸陽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託付。同「囑」。《左傳.隱公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漢書.卷四○.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