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2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強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強大的、猛烈的。如:「反應強烈」、「對比強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固執。如:「倔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猛的、強勁的。如:「烈火」、「烈日」、「烈酒」、「猛烈」、「興高采烈」。
剛直的、正義的。如:「剛烈」、「烈性」、「烈士」、「壯烈」。
聲勢強大而顯著。如:「熱烈」、「轟轟烈烈」。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功業。如:「遺烈」、「功烈」。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艾瑞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強烈、旺盛的。[例]年輕氣盛、火勢很盛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牛原產於長江、淮水流域一帶,生性怕熱,所以夏天時喜歡泡在水中或待在樹蔭下休息。因為太陽的熱力實在太過強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時在晚上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已經出來,氣溫又要升高,而被嚇得氣喘吁吁。所以在漢代應劭的《風俗演義.佚文》中便有「吳牛望月則喘」之語。後來「吳牛喘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也用來形容天氣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猛烈、強烈。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遊〉詩:「勁酒少和氣,哀歌無歡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味強烈。如:「這煙太衝。」
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線強烈的照射。[例]照耀、耀眼、閃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