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44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往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每每、常常。唐.杜甫〈飲中八僊歌〉:「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撻人民取足,至有伐葉為薪以易錢貨。」
2.處處。《管子.度地》:「令下貧守之,往往而為界,可以毋敗。」《魏書.卷四二.堯暄傳》:「初,暄使徐州,見州城樓觀,嫌其華盛,乃令往往毀撤,由是後更損落。」
來來往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來頻繁。《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又見民夫來來往往,搬磚運石,相助守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原來北京房子慣是見租與人住,來來往往,主人不來管他東西去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往:每每、常常。如:「每逢假日他往往會帶著家人出去郊遊。」
相濡以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宣和書譜.卷一○.行書四.韓偓》:「所著歌詩頗多,其間綺麗得意者數百篇,往往膾炙人口。」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地收集文章及口語記錄來作參考。編纂人把這些每一個詞語的資料一筆一筆地抄寫到資料卡上。因為例句不足,往往需要由編寫辭典的專家創造一些例句。由於早期的交通不便,記錄不全,抄寫緩慢,使編纂工作達至數十年,尤其是第一本辭典的編纂工作是十分浩大。在1921年,為了出版《教學字彙本》,需要尋找最普遍的詞語而創立了語料庫.根據詞語出現比率建立詞頻表。為語言學家及辭典編纂人提供客觀的數據。到了1980年,應用當時開始普及的電腦技術,使語料庫發生爆炸性增長。例如:英語庫由當初730萬詞語,到2002年增長到4.5億詞語。辭典編纂人可以更...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明.李贄《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故大智若愚。」也作「大智如愚」。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心裡明白,不必言語說明。[例]他們倆共事已久,許多事往往心照不宣,自然能彼此配合處理。
好高騖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石?〈送楊太僕序〉:「今天下之士好高騖遠,一知講求聖賢之學,率以吏治為俗務,往往不屑為之。」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語出《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引申為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如:「我們不怕事情有多複雜,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眾口鑠金,積非成是,到時候就麻煩了。」也作「群口鑠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