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征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征討伐。《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薛仁貴征遼事略》:「陛下今起軍征伐,軍有帶甲之勞,民有轉輸之苦。」《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
誅討征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誅、討、征、伐之涵義,〔白虎通義‧誅伐篇〕引經據典,作了詳盡的解說:
  1.誅:「誅猶責也,誅其人,責其罪,極其過惡。春秋曰:楚子虔誘蔡侯班,殺之于申。傳曰,誅君之子不立。」「誅」含有譴責、懲罰、殺害之意。「誅君」指罪惡纏身當誅之君,古聖先賢雖主張「興滅國繼絕世」,唯獨不立誅君之子。上文所舉之例,係春秋時代,蔡國國君景侯為太子般娶婦,(春秋三傳皆記為般,白虎通義書為班。)景侯竟與媳婦通姦,太子般憤而殺景侯而自立,是為靈侯。當時楚君以蔡靈侯弒父為由,誘靈侯於申,伏甲飲之,醉而殺之。蓋景侯為誅君,其被弒固罪有應得,而靈侯為誅君之子,不應立之為君,楚藉春秋之義而除之。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討。如:「征伐」、「討伐」、「北伐」、「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董昭》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引三國魏.董昭〈議丞相進爵九錫與荀彧書〉:「今曹公遭海內傾覆,宗廟焚滅,躬擐甲冑,周旋征伐,櫛風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為百姓除害。」
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早先。《管子.地圖》:「宿定所征伐之國。」唐.尹知章.注:「宿,猶先也。」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葬以天子之禮。 (2)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的後代,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3) 太甲:商王,成湯之孫,太丁之子,生卒年不詳。既立,縱欲無度,伊尹放逐於桐,居三年,太甲悔過向善,能修德,伊尹迎歸,百姓以寧。 (4) 典刑:舊法、模範。 (5) 艾:治。治而改過。 (6) 處仁遷義:改過向善,按照仁義之道做事。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竭,萬民罷弊。當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矣!」 02.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九.征伐》:「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 參考詞語︰黷武窮兵注音︰ㄉㄨˊ ㄨˇ ㄑㄩㄥˊ ㄅ|ㄥ漢語拼音︰dú wǔ qióng bīng釋義︰即「窮兵黷武」。見「窮兵黷武」條。 01.《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史臣曰:『……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者歟。」 02.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一.漢文帝不用兵》:「予謂孝文之仁德如此,與武帝黷武窮兵為霄壤不侔矣。」 參考詞語︰玩兵黷武注音︰ㄨㄢˊ ㄅ|ㄥ ㄉㄨˊ ㄨˇ漢語拼音︰wán ...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八.吳漢列傳》1>漢與鄧宏俱客蘇弘,弘稱道之。(鄧)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如意,漢2>常獨繕檠弓戟3>,閱具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攻具,上賞嗟曰:「吳公差4>強5>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封廣平侯。與蘇茂周建戰,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敗,討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周書.卷二五.李賢列傳》。 (2) 漢:吳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