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1)(西元934~965)五代時十國之一。後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據蜀稱帝,國號蜀。後為宋所滅。(2)成漢的別名。參見「成漢」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在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後」、「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子孫。如:「後嗣」、「後代」、「名人之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代名:(1)參見「蜀漢」條。(2)十國之一。起訖年不詳。王建建立,為後唐所滅。歷史上稱為「前蜀」。(3)參見「後蜀」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姓。如五代時後蜀有鮮思明。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五代十國後蜀.毛熙震〈河滿子.寂寞芳菲暗度〉詞:「緬懷舊歡多少事,轉添春思,難平。」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年學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在儒學典籍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影響較小的分類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也有將十三經加上大戴禮記為十四經。其實在後世還曾將紅樓夢列入十三經為十四經,不過人們認為不應將後世作品列入十三經,因此不被承認。至今仍維持十三經。 十三經簡介 詩經《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春秋時期|春秋中期前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史記》認為是是由孔子所編定。但學者認為是由魯國樂官所編。周振甫,詩經譯注,江蘇教育出版社2...
民脂民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指人民提供給政府或官員的稅收、薪俸、財務之類。語本五代後蜀.孟昶〈頒令箴〉。[例]稅收是民脂民膏,政府應當妥善規劃使用。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達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北有契丹和北漢,西有後蜀,南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讓宋太祖坐立難安,希望能儘快把這些小國消滅或制服,以完成統一大業。開寶二年,宮中舉辦春宴時,太祖就與大臣魏仁浦耳語道:「我想親自帶領軍隊去討伐北漢,你覺得怎麼樣?」魏仁浦認為北漢有契丹為後盾,宋朝軍力還不足以克之,於是便回答:「欲速不達。」但太祖並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十月即率大軍北上,後來果然因為契丹派軍支援,導致宋軍無功而返。由這個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進行一件事,在求快的同時也要能兼顧各種條件的配合,如此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