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2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從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過去。《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忽見一人從東而來,厲聲高喝師。師道:『從前可惜與你供炭米,今朝卻與別人歡。』」《儒林外史》第九回:「想著從前已往,不知拔濟了多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驢,放在山下餵養。一隻老虎看牠的外表長得很大,起初以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後來看到這隻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後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如:「他學藝不精,上臺唱沒兩首歌,就黔驢技窮了。」
欲擒故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欲擒姑縱注音︰ㄩˋ ㄑ|ㄣˊ ㄍㄨ ㄗㄨㄥˋ漢語拼音︰yù qín gū zòng釋義︰即「欲擒故縱」。見「欲擒故縱」條。 01.《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列位看官看到此處,以為刁邁彭拿筆據交還與張太太,一定又是從前騙蓋道運札子的手段來?豈知並不如此,他用的,乃是欲擒姑縱之計。」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麼做,他寧願捨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託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他勸文種也捨棄功名富貴,以免招惹災禍。文種看信後,就宣稱有病不肯上朝,有人趁機進讒,說文種將起事作亂,越王就賜一柄劍給文種,告訴他說:「你教我七種政策去討伐吳國,我只用了三種,而吳國已經敗亡了,請你替我去追隨死去的先王,讓他也試試你的妙計吧!」文種只好自殺了。范蠡為什麼會勸文種呢?原來,他早就看出越王是個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共享樂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4.相...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罄竹難書」的「罄」,是「用盡」的意思,「竹」指的則是從前用來刻寫文字的「竹簡」。古代在還沒發明紙之前,人們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然後在上面書寫文字。所以「罄竹難書」整個成語的語義便是: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拿來書寫,也難以寫盡。此語較早見於戰國時的文獻《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文中有一段描述了亂世的各種異象,譬如天上的雲呈現出怪異的形狀、太陽有日蝕的現象、同時有兩個或四個月亮一起出現、馬的頭上長出犄角、有人養出長有五隻腳的雄雞或母豬生下小狗等等,這些奇怪的現象「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徵兆,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天瑞》中有一則故事:從前有個杞國人因為成天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每天睡不著覺,也吃不下飯。後來有人開導他說:「天其實是氣體聚積而成,氣體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現在已經是整天在這團氣體裡活動呼吸了,怎麼會擔心它崩塌呢?」他聽了以後,不但沒有因此而放心,反而擔心起以氣體構成的天,會不會無法支撐日月星辰的重量,日月星辰會因此而墜落。那個人只好又勸他說:「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即使墜落也不會傷人啊!」終於,他停止了對天的擔憂,卻轉而憂慮不知道什麼時候地會塌陷。那個人接著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已經是整天在上面行走踩踏,有什麼理由讓你疑心地...
春風化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風化雨」係由「春風」及「化雨」二語詞組合而成。 「春風」是出自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根據記載,孟簡子曾經在梁和衛當過宰相,獲罪後逃亡齊國,管仲前來迎接並且問在梁和衛時門下有多少人?至今還跟隨在身邊的有幾人?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現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邊。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這是唐代的邊塞詩人高適替朋友餞別寫的一首詩,說從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卻不受重用,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