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64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以政教為風。唐.宋璟〈奉和聖製送張說巡邊〉詩:「德風邊草偃,勝氣朔雲平。」
君子德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德風語出〔論語‧顏淵篇〕:「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在同篇中,孔子對季康子的「問政」,也有類似的答案。「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為政的原則在於「導正」人民。但是「導正」人民的方法,並不在嚴刑峻罰的「殺」,而是在於為政者自己本身對人民以身作則,實行道德教化。如果為政者本身能夠以身作則,人民奉為典範,根本就不會出現無道的人,又何必以死刑來威嚇人民呢?君子之德如同風,小人之德如同草,風行而草偃。在為政者以身作則的道德教化下,人民心裡就不會想做壞事,這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行、作風。《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一見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難兄難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丘:陳寔(西元104∼187),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人。少為縣吏,縣令鄧邵使受業太學。曾任太丘長,有德風仁政,百姓感戴,故有「太丘」之稱。卒諡文範先生。與子紀、諶並號「三君」。 (7) 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一本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叫做《日知錄》。這書被公認為極有學術價值的著作。在《日知錄》里,他寫了一段精闢的話,他認為社會的道德風氣敗壞,就是亡天下,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個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應負起責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就是這樣來的)。跟顧炎武同時代的思想家,還有王夫之、黃宗羲,都是參加過抗清斗爭,始終不願應召到清朝做官的。他們在學術上都有很大成就,歷史上把他們合稱為清初三先生。資料來源:上下五千年 作者:曹余章 清初三先生明末清初,我國思想界出現了三位重要的學者:黃宗羲(西元一六一...
小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民百姓。《書經.無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德望永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魅力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的能力即是有遠大目標、執著且勇於追求自我理想,有貫徹始終的毅力,知道自己的力量並善用這股力量。(鞠德風,2008) 魅力領導的核心(引自吳佳錚,2011)展示同理心:同理心是領導者瞭解追隨者所表達出需求及需要的敏感度(Bennis,1984;Bass,1985),由於領導者能展現對員工的同理心而促使員工備受關心,當員工產生被關懷的感受後會對組織投入更高的努力。部屬相信自己能力:House(1977)指出追隨者感受到領導者對投以信任的態度,會激發追隨者自我的能力展現,同時強化追隨者產生自信的意念,此時追隨者會去模仿領導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