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21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志士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理想抱負和道德仁心的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宋.陸游〈跋傅給事帖〉:「會秦丞相檜用事,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和戎,非復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
仁人志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有德行、有志向而願為理想奉獻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美稱。如:「志士」、「勇士」、「女士」、「男士」、「各界人士」。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老殘遊記》第六回:「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嗟來之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樂羊之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