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783.6323 ms
共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思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與勝於自己的人齊等。《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國志.卷二五.魏書.楊阜傳》:「誠宜思齊往古聖賢之善治,總觀季世放盪之惡政。」
《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思齊,文王所以聖也。」或亦指此詩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首章二句為:「思齊大任,文王之母。」
|
見賢思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賢能的人,便想效法他。《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知足下追踵古人,見賢思齊。」也作「見德思齊」。
|
見德思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效法他。《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有教無類,童子羞於霸功,見德思齊,狂夫成於聖業。」也作「見賢思齊」。
|
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敬、莊重。如:「齊肅」。《詩經.大雅.思齊》:「思齊文王,所以聖也。」《論語.鄉黨》:「祭必齊如也。」
|
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如:「思慮」、「思考」、「思索」、「思量」、「胡思亂想」。
懷念、想念。如:「相思」、「思念」、「思慕」、「思鄉」。
想法、意念。如:「構思」、「文思」、「心思」。
|
有教無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指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有教無類,童子羞於霸功,見德思齊,狂夫成於聖業。」《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安老爺是有教無類的,竟薰陶得他另變了個氣味了。」
|
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成就。如:「造詣」。《詩經.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左傳.成公十三年》:「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
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才能德行的人。如:「聖賢」、「選賢與能」、「見賢思齊」。
|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社會學習班都拉的觀察(模仿)學習,強調環境的重要(境教),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學校的模範生選舉、杏壇芬芳錄、師鐸獎,社會的模範父(母)親表揚、好人好事表揚,就是觀察(模仿)學習的正面應用。而「上樑不正則下樑歪」、「殺雞儆猴」、「殺一儆百」,就是觀察(模仿)學習的另一面應用。認知行為改變觀念是行動的指引,有正確的觀念,才有正確的行動。人們的困擾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來自人們對事情的看法。換言之,不合理的想法會造成情緒的困擾。因此,要矯正不當行為,就要糾正當事人不合理的想法,改變...
|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10. 情緒冷漠而變化少,不像常人般受外因感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情。11. 缺乏領悟能力,不能見賢思齊。12. 不關心他人,卻強烈需求他人的專注與支持。13. 常在幻想狀態下對他人表現惡作劇行為。14. 沒有顯著的自殺傾向。15. 在兩性關係中,以自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16. 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病程個案年齡至少要到十八歲才會獲得診斷,但大部分患者,在十五歲以前就出現某些行為問題的症狀,像是逃學、逃家、對動物或是他人殘酷行為、或破壞財物。盛行率男性為百分之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