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84.42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怡然自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悅自得的樣子。《舊唐書.卷七二.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築山,文酒談賞,以舒平生之志。」《紅樓夢》第三四回:「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塗鬼祟矣。」也作「怡然自樂」、「怡然自足」、「怡然自娛」、「怡然自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愉悅。如:「怡然」、「心曠神怡」、「怡然自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怡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欣悅自得的樣子。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西遊記》第二回:「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踴躍,對菩提前作禮啟謝。」
自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覺得意。《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晏嬰》:「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段凝出入公卿間,揚揚自得、了無慚色。」
2.自得其樂。漢.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莫不優游而自得。」晉.潘岳〈閑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3.自得其道。《禮記.中庸》:「君子無入而不自得。」漢.鄭玄.注:「自得謂所鄉不失其道。」宋.程顥〈秋日偶成〉詩二首之二:「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4.自然獲得。三國魏.李康〈運命論〉:「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晉.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六:「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怡然自得地感到心滿意足。語出《莊子.養生主》。 △「目無全牛」、「庖丁解牛」、「春風得意」、「善刀而藏」、「遊刃有餘」
無憂無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憂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孤本元明雜劇.群仙朝聖.第三折》:「俺出家兒無憂無慮樂醄醄,到處隨緣任逍遙。」也作「無慮無憂」。
同床異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文人陳亮在寫給友人朱熹(元晦)的信中,提及自己近日來的遭遇與心境。他說他在遭到橫禍,差點喪命之後,目前以教書為職業,並蓋了幾間小屋,周圍種些樹木,庭院中還有個小池,風景優美,怡然自得。其中有三間屋子取名為「抱膝」,二位友人為此而作了三首〈抱膝吟〉送我,但總覺得他們並沒有寫到真正的含意。裡面提及周公及諸葛亮等古人,但人各有志,就算睡在同一張床上,也是各做各的夢,不一定要和古人相比。而我又寫不出來自己的感受,所幸您也寫了兩首,我坐在小屋中,吟唱它們,感覺更舒適快意。後來「同床異夢」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共同生活或一起做事的人意見不同,各有各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