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悉達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為梵語siddhārtha的音譯。為釋迦牟尼未出家前的本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如:「熟悉」、「知悉」、「一無所悉」。
全部、完全。如:「悉數奉還」、「悉聽尊便」、「悉心照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如:「到達」、「抵達」。
通。如:「直達車」、「四通八達」。
見解透澈,通曉明白。如:「知書達禮」、「通情達理」、「通權達變」。
表明、告知。如:「表達」、「傳達」、「轉達」、「辭不達意」。
顯要的。如:「顯達」、「達官貴人」。
興旺。如:「發達」、「飛黃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加。如:「班上多了一位新同學。」
豐富、不少的。如:「多事之秋」、「多才多藝」、「多愁善感」、「多難興邦」、「多子多孫多福氣」。
大部分。表示數量大。如:「很多」、「這幾匹馬多具有優良血統。」
經常、常常。如:「多看多聽」、「多讀多寫」、「不可多得」。
非常。表示程度高。如:「多謝」、「好得多」、「快得多」。
有餘。如:「一年多」、「十萬多人」。
過分、不必要。如:「多疑」、「多心」、「多管閒事」、「多此一舉」。
超出、勝過。如:「多出來」、「我走的橋多過你走的路。」
表示疑問。如:「你有多高?」、「你家離學校多遠?」
數目大於「二」的。如:「多邊形」、「多年生草本植物」。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蔣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5.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46.筆記-蔣勳:捨得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47.筆記-蔣勳:悉達多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48.筆記-蔣勳:再生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49.藝術概論 有聲書(內含CD/12片)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50.藝術概論 21世紀修訂版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51.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 台灣東華書局出版52.中國美術史 台灣東華書局53.e世代華文辭典 台灣東華書局 文學觀點蔣勳是這麼說的:「美」是一朶花在開,在綻放。「美」是大海波濤的洶湧,是無邊無際的壯闊。「美」是大樹蒼老糾結的枝幹,向歲月挑戰的頑強。「美...
釋迦牟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śākyamuni的音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
羅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