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悔悟     
瀏覽人次:1481 收藏人次:0
追悔前非,覺悟改過。《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阜陵質王延傳》:「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
幡然悔悟     
瀏覽人次:14425 收藏人次:2929423
澈底的悔改、醒悟。如:「大家對他幡然悔悟的作為,甚感驚訝。」
翻然悔悟     
瀏覽人次:479 收藏人次:118868
很快醒悟過來。《明史.卷二二六.海瑞傳》:「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
    
瀏覽人次:14176 收藏人次:2749316
明白、理解。如:「領悟」、「覺悟」、「醒悟」、「恍然大悟」、「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9621 收藏人次:1823191
事後懊惱、追恨。如:「後悔」、「悔恨」、「悔過」、「悔不當初」。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34767 收藏人次:6194006
近義:執迷不悟反義:改邪歸正,改過自新,改過遷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翻然悔悟辨似: 悛,音ㄑㄩㄢ。悔改。不可寫作「俊」。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18670 收藏人次:1642616
「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得不為亂。若歸順朝廷,即能轉禍為福。但若還是...
    
瀏覽人次:15530 收藏人次:1491646
悔悟。如:「懺悔」。《晉書.卷九五.佛圖澄傳》:「佐愕然愧懺。」
    
瀏覽人次:11066 收藏人次:3439033
3.包庇、掩蔽。如:「袒護」、「庇護」。《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張之洞翻然悔悟,不護前非,仍擬借款築造。」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8360 收藏人次:364280
脫離黑暗,重新見到光明。比喻脫離困境,重新獲得自由清白。[例]他在獄中服刑期間,能澈底悔悟,終獲假釋,重見天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