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14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悠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得其樂。《金瓶梅詞話》第九回:「只貪快樂恣悠遊,英雄壯士報冤仇,天公自有安排處,勝負輸贏卒未休。」明.王邦才〈輞川圖賦〉:「余與客舉盃而嘆,抑何悠遊之自得,既而煙光晚濃,攬轡而歸,夕陽已下,燈月交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長遠。如:「悠久」、「悠揚」。
閒適。如:「悠閒」、「悠哉」。
悠悠:A>安閒、自在的樣子。如:「白雲悠悠」、「閒雲潭影日悠悠」。B>憂思、憂思的樣子。如:「悠悠我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閒、到處走走。如:「遊覽」、「遊賞」、「旅遊」、「遊山玩水」。
玩耍。如:「遊戲」、「遊玩」、「遊手好閒」。
為了某種目的而走動。如:「遊行」、「遊街」。
交往、結交。如:「交遊」。
說服。如:「遊說」。
居所不定的。如:「遊民」。
外出遠行的。如:「遊子」。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亦用來比...
超然物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澹泊曠達,不為物欲所局限。[例]我看他事事計較,名利薰心,怎能超然物外,悠遊自得呢?
竹林七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若以擅長飲酒論,山濤和劉伶當之無愧。他們幾人皆性情浪漫,且脾胃相投,因此結為好友,終日在竹林間相會悠遊,吟詩作賦,彈唱對弈、品茗飲酒,過著悠閑自得的閑逸生活,自認為是高逸雅士。  「竹林七賢」如「建安七子」一樣在文學上各有所長,但他們的文風不像「建安七子」那樣清新悅麗,其中阮籍長於五言詩,文思極其高遠﹔嵇康既擅長散文,也精通寫詩,筆力十分峻切﹔向秀的韻文可謂清韻可佳﹔山濤長於書啟﹔劉伶善作賦頌﹔阮鹹和王戎的詩文雖然沒有流傳於後世,但也可稱得上清淡娓娓。  此外,嵇康在古琴上成就也很高,他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
害群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處,一定不是個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卻不願多論世事,只想自在地悠遊於天地之間。但禁不住黃帝一再地詢問,就只說:「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和養馬沒什麼差別,就是除去對馬不好的事物而已。黃帝聽了非常佩服,叩頭拜謝,尊稱他為天師。「害馬」原指任何會傷害馬匹的事物,後來「害群之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危害大眾的人。
一望無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形容寬廣、遼闊。如:「他喜歡駕著小船,悠遊於一望無垠的海面上。」
布袋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綴於一片油綠間的美妙盛景,實為難得一見的美景。 用處但就算是被污染的河川或沼澤的環境下,布袋蓮還是能悠遊的生存著,曾有報章雜誌報導過它能吸收污水中的化學廢料,有利於環境保護;莖與葉可給家畜做為飼料,花可為馬兒醫治皮膚病,所以只要生對地方,布袋蓮又美又好用何樂於不為呢?<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布袋蓮英文關鍵字:water hyacinth 參考書目註1: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132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註2:福爾摩沙植物記,101種台灣植物文化圖鑑暨27則台灣植物文化議題268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