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34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患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病、生病。《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又過了一二年,張老患病,沉重不起。」
人畜共患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動物源性傳染病。以患病或帶菌動物為傳染源通過各種不同的傳播方式,傳染到人的疾病(見下表)。由動物傳播到人的方式有:(1)被患病動物直接咬傷,如狂犬病、鼠咬熱;(2)蟲媒傳播,如蚤傳鼠疫、蚊傳日本腦炎等;(3)經日常生產或生活接觸,如布魯氏菌病、鼠疫、炭疽症等;(4)生食或食半熟病畜的奶、肉,如結核病、炭疽、布魯氏菌病、條蟲病等。人畜共患病中部分是自然疫原性疾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遭逢。如:「患病」、「患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主人問病,曰:『患瘧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病、患病。如:「她病了三天,變得相當憔悴。」《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患病。通「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普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天同慶」原作「溥天同慶」。郭淮,三國魏人。據《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載,黃初元年魏文帝即位,他奉命前來祝賀,在半路上因為患病以致擔誤了行程。在慶祝會上,文帝當著群臣的面責問郭淮說:「昔日禹平定天下之後,在塗山大會諸侯,結果防風氏遲到,禹就處死他。今天是我登基全天下共同慶祝的大日子,你竟然遲到,這是為什麼?」郭淮回答說:「我聽說五帝時代,以德教導人民,到了禹時,政績衰敗,才開始用刑法。今天我正逢像堯舜一樣,以德教民的盛世,所以知道不會像防風氏一樣被殺。」文帝聽了很高興,提拔他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後來「普天同慶」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溥天同慶」演變而出,用來指全天下的人...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祿山叛軍陷潼關,隨之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他曾吃藥取痢,假稱患病,以逃避麻煩。但因為他的詩名很大,安祿山派人將他迎到洛陽,拘于菩提寺,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委之以偽職。無奈之中,王維當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王朝。安祿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宮,王維聞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正是這首詩救了他的命。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賤之官,均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與外人接觸,因而孔子許久不曾見著伯牛的面,心裡很是惦念,今日出遊,正該順路去探望一番。  冉伯牛患病已經很久了,興許是先世遺傳。起初,只是皮膚粗糙發癢,先四肢,後全身都長出密密麻麻的、有稜角的魚鱗片,輕輕一搔,鱗片便屑屑落下。漸漸的鱗片迸裂,以至皮肉潰爛,濃血淋漓,不堪入目,異臭撲鼻,不僅別人感到厭惡,他也自慚形穢,因而不肯與人交接,逢人常常避道而行,生怕傳染了人家。孔子卻從未因冉伯牛患有惡疾而嫌棄他,並常在弟子中稱道他的德行,將他與顏回並駕齊驅。 思想沒有特殊記載 著作沒有特殊記載 評價冉伯牛以德行著稱,是一位德行...
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沒有人性的人。如:「衣冠禽獸」。《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只是父親在家患病,我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獸也不如。」
生病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職務以及責任,以求快速康復等…期待之外,更隱含了在社會主流價值下,醫生、病患雙方,乃至病人家屬對於患病這件事的反應以及應有的作為,都有著類似的期待。(註1) 對社會的功能「生病角色」的概念除了是群體對於疾病患者的一種預期模式,更是符合功能論中的觀點。功能論的基本觀點是:任何制度、團體或組織的存在,均可發現其對社會所施予的正功能與反功能,如此便可藉由觀察並證實該事物的效用。而「生病角色」和「醫療保健體系」對於社會的正功能則是:疾病的防範以及治癒,以過多的病人造成社會系統的不安定;而對個體而言,很明顯得當「醫療保健體系」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