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怎麼有、那裡有。《戰國策.秦策》:「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
惡有惡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壞事一定會得到不好的報應。如:「父母從小便教導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叫我們千萬不可做壞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做好事會有好結果,做壞事會有壞結果。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松柏不如蒿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不好。與「善」相對。如:「惡人」、「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無辭2>也,物無違3>也,故能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4>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蓋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萬物。是故谿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嶢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澤,不出宮中,則不能流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慎子.知忠》。 (2) 辭:推卻、不接受。 (3) 違:反、背。 (4) 千鎰:千金。鎰,音|ˋ,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參考資料〕 《慎子.知忠》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兔死狐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天道好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循環的天理。語本《老子》第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後多指惡有惡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天道好還如寄,人心公論難違。」也作「天理循環」。
諸如此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與此相類似的事物。[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諸如此類的觀念,在民間廣為流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