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0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識形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個人或群體所持有關於社會運作方式的思維模式。該詞為法國大革命後恐怖統治時期遭受囚禁的思想家特拉西(Antoine Destutt de Tracy,西元1754~1836)所創,原意為有關形構觀念(idea)的知識體系(-logy)。然而,在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看來,意識形態本身即代表了統治階級對世界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必定是扭曲的,因為它只合乎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意識形態也常被視為是優勢群體世界觀的心智反映。也譯作「意識型態」。
意識形態(Ideolog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
2.覺察、警悟。如:「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3.佛教用語。對一切現象能產生分別作用的心。《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意識相應散慧,名為計度分別。」
形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在某一條件範圍下所呈現的模式。[例]思想形態、意識形態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mal curriculum)中,是透過一種有計畫和有目的的來引導學生學習活動,所以它會反映出某種意識形態或價值理念。潛在課程的研究與發展,約自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對於傳統學校教育不滿之後才開始。最早提出「潛在課程」名詞,係由傑克森(P. W. Jackson)於1968年在其《將士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書中提出,隨後陸陸續續引起一些課程學者和研究者的討論,其中較為有名的學者,例如:德瑞賓(R. Dreeben)、古席克(P. Cusick)、包爾斯(S. Bowles)、金帝思(H...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理論的主要特徵1、 理論來源十分複雜2、 承襲德國傳統辯證精神3、 將批判對象至於社會整體4、 對意識形態的批判成為重點5、 研究方法傾向詮釋學 在教育上的運用(引自陳嘉陽,2012)(一) 教育目的1、 近程:維護並發揚人類理性的自主性2、 遠程:協助人類建構其美好的生活。(二) 教育內容1、 課程:(1) 課程結構應以自我為主體,具彈性不可僵化。(2) 課程設計應採多元參與方式決定(注入課程生命)。(3) 課程內容應以溝通和啟發的方式安排。2、 教材:(1) 合乎個體需求的事實材料。(2) 拋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