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物斯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應外在的事物而有所感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代名詞。這、這裡、這個。如:「生於斯,長於斯。」
乃、則。如:「有目斯能視,有耳斯能聽。」
斯文:形容人的舉止行為十分文雅有禮。如:「他舉止斯文,風度翩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心受觸動。如:「感動」、「感念」、「感天動地」、「情節感人」。
相應、受影響。如:「感應」、「感召」、「感染」。
情意、感覺。如:「感情」、「美感」、「好感」、「百感交集」。
表示謝意。如:「感謝」、「感激」、「感恩」。
覺得。如:「深感不安」、「感到意外」。
接在名詞後面,表示某種自覺或自我認知。如:「責任感」、「成就感」、「幽默感」。
感冒: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接物。《晉書.卷九三.外戚傳.王濛傳》:「虛己應物,恕而後行。」《隋書.卷七三.循吏傳.劉曠傳》:「劉曠,不知何許人也。性謹厚,每以誠恕應物。」
七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宋.蘇軾〈睡鄉記〉:「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萬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