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戲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賭具或種種遊戲的用具。《三國志.卷六四.吳書.孫綝傳》:「敗壞藏中矛戟五千餘枚,以作戲具。」
2.演戲的道具。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一.金山夜戲》:「余呼小僕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物。如:「工具」、「文具」、「家具」、「道具」、「玩具」。
備有。如:「具備」、「具有」、「獨具慧眼」、「稍具知名度」。
具體:A>大體完備。如:「具體而微」。B>實體存在的。與「抽象」相對。如:「你再想想看,有沒有更具體一點的辦法。」
陳述、列舉。如:「知名不具」、「條具風俗之弊」。
才能。如:「才具」、「將相之具」。
量詞。用於計算器物、屍體等的單位。如:「兩具屍體」、「棺材一具」、「三具電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玩耍。如:「遊戲」、「戲耍」、「嬉戲」。
開玩笑。如:「戲言」、「戲弄」。
依一定情節,配合語言、表情、動作等所作的表演。如:「戲劇」、「演戲」。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佳節,感今懷昔。雨覆雲翻無限態,故國寒煙榛棘。」 02.明.李開先〈後象棋歌〉:「招呼眾友,終朝為戲具,一任人情世事,雨覆共雲翻。」
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毽子,即毽球,古稱拋足戲具,是一種用雞毛插在圓形的底座上做成的遊戲器具。踢毽子是在中國古代和現代較為盛行的一種遊戲。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拋玉燕」的描述。 」目錄1 歷史2 益處3 動作4 外部鏈結 歷史中國的毽球運動歷史久源。相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有一種邊跳邊踢的舞蹈,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雛形。1913年山東濟甯喻北屯城南張村一個東漢墓中出土了23塊石畫,上繪八人在表演踢毽子,他們動作和諧舒展、瀟灑自然。 益處 這項運動可以調節腦、眼、神經系統的配合與協調能力,可以活動四肢、腰、頸等處...
五花爨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元時流行於北方的戲劇。一般由末泥、引戲、副淨、副末、裝孤五人組成演出,故稱為「五花爨弄」。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淨,……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凡一應吹簫、打鼓、踢毬、放彈、勾欄、傀儡、五花爨弄諸般戲具,盡皆施呈。」
雨覆雲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翻雲覆雨」。見「翻雲覆雨」條。01.明.陶宗儀〈念奴嬌.黃花白髮〉詞:「黃花白髮,又匆匆佳節,感今懷昔。雨覆雲翻無限態,故國寒煙榛棘。」02.明.李開先〈後象棋歌〉:「招呼眾友,終朝為戲具,一任人情世事,雨覆共雲翻。」
擺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1)指人因主意不定而屢變措施。(2)指劇院把戲具擺在門口以吸引人。
葉子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賭博用的紙牌,類似升官圖,明代以前所稱葉子戲皆指此而言。明.方以智《通雅.卷三五.器用.戲具》:「葉子格曰鶴格,猶今之紙牌也。」也稱為「鬥牌」、「葉子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