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1.99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扁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名醫。姓秦,名越人。唯《史記》所載扁鵲故事,則非一人,而以扁鵲為良醫的代稱。因居於盧國,故也稱為「盧醫」。《列子.湯問》:「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文選.枚乘.七發》:「雖令扁鵲治內,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戰國時代的名醫扁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名。尾長約六寸。背部黑色,肩、腹、翼皆為白色。叫聲吵雜,古時以鵲的叫聲為喜兆,故稱為「喜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醫扁鵲三見蔡桓公,皆看出桓公有病,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但桓公卻不承認,也不肯就醫,終至喪生。見《韓非子.喻老》。後比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如:「有缺點就要改進,切莫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按脈。如:「望、聞、問、切」。《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用藥薰身治病。《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即竄以藥,旋下,病已。」
推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陳出新」原作「推陳致新」。宋代費袞《梁谿漫志》論及對同朝張文潛〈粥記〉一文「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的看法。起初,他認為這個主張很可笑,但是在看過《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陽虛侯的宰相趙章生病,名醫太倉公淳于意診斷五天後就會死,可是到第十天才死,這是因為趙章平日喜愛吃粥的緣故。又看到蘇軾的書帖上寫:「夜裡肚子餓,吳子野勸我吃白粥,說是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橫膈和調養胃。」才相信張文潛的言論。後來「推陳出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排除老舊的,創造出嶄新的事物或方法。《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列傳》云:范濟奏請宣宗改革幣制,發行新紙鈔,即用「推陳出新」一語,表達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吃、進食。《禮記.曲禮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
緹縈救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詔命解送長安。緹縈隨父至長安,並上書給漢文帝,願賣身為官婢以贖父罪,文帝憐憫他,便下令廢除了肉刑,並赦免了淳于意。見《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