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工藝、文學、體育等方面的精鍊技能。《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至而輻湊。」《漢書.卷三○.藝文志》:「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2.機智權變。漢.荀悅《前漢紀.卷二八.孝哀皇帝紀上》:「以姑息為忠,以苟容為智,以技巧為材,以佞諛為美。」
立即性技巧(immediac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加明白在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事,助人者的示範也能使個案學習在諮商之外的情境中,如何做更有效的溝通。此技巧也能有助於澄清兩人的諮商關係,讓個案更有參與感。 兩種型態1. 關係的立即性:焦點不在於目前的互動,而是涉及助人者與個體整體關係的發展上。此種形態的立即性,可以在現有的諮商關係中,協助個案對實際生活的人際困擾發展出新觀點。2. 此時此地的立即性:焦點在於助人者與個案之間對當下狀況進行討論的能力,是針對彼此特定的互動,而非考慮整體的雙方關係。此種形態的立即性,可以從個案在諮商關係的互動中,反應出個案實際生活的人際互動。 ...
開放式問句技巧(open_ques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使用時機3 四種形態4 如何使用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開放式問句是初階的口語助人技巧,也是助人者較容易上手和較常被使用的技巧。開放式問句運用「如何(How)」、「什麼(what)」、「何時(When)」、「哪裡(Where)」等問句,助人者的焦點不在於得到個案的明確回答,而是引導個案澄清和探索其腦海浮現出來的答案。 使用時機開放式問句可以鼓勵個案對問題多說一點,說久一點,可以探索問題的多面向。當個案重複同樣的想法,在漫談狀態,...
解釋技巧(interpret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洞察,會越說越多。4. 個案會更深的思考問題,自己的行為要如何進一步改變。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解釋技巧英文關鍵字:interpretation 參考資料1.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042.Clara E. Hill (2006).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林美珠、田秀蘭合譯)。台北市:學富文化。p.236-244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交技巧訓練的目的在增進人際互動的行為能力。此種訓練的基礎源自於渥爾普(J. Wolpe)的行為治療和班杜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認為社會技巧不足的個人可透過「再學習」而增進其社交技巧。然而社交技巧訓練的內容須視對象及訓練目的而不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艾斯洛(R.M. Eisler)與弗萊德遜(L.W. Frederiksen)(l980)將影響社交技巧的語言、非語言要素歸納如下表,此表的內容亦可做為一般社交技巧訓練的大綱。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實施時,最基本的方式包括:(1)教導;(2)示範;(3)角色扮演;(4)增強;(5)回饋;(6)酬賞;(7)家庭作業。國...
傾聽技巧(listen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1.1 口語訊息的傾聽1.2 非口語訊息的傾聽2 無效的傾聽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傾聽是助人過程中很重要的基本技巧。 傾聽的態度,是助人者和個案建立關係初期中很重要的行為,有效的傾聽即為「積極傾聽」,也稱為「同理傾聽」。用來傳達傾聽態度的行為,在於專注和觀察,助人者除了以「參與」的姿態,傾聽個案口語表達的內容之外,還要觀察其非口語的行為,強調用心專注去聽,而非用耳去聽,以瞭解訊息中隱含的意義,進而產生對個案同理的瞭解和反應。 口語訊息的傾聽個案會使用口語來表達想法、感覺和經驗。因此助人者可...
教學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技巧」是指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而採用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技巧主要涉及教學計畫、教學實施和教學評量等三個因素。教學技巧主要有以下六種:
  1.計畫技巧:明瞭教學目的,了解學生情況,研究探索教學方法,決定評量形成。
  2.講授技巧:引言要能興起舊經驗,激發學生興趣;講解要明瞭清晰;音量要適度,音調要抑揚頓挫;用語要準備,有說服力;組織安排上要有始有終,可以用現代化教具輔助講授。
  3.提問技巧:問題要陳述清楚,通過回答問題,學生的思維要有所啟發和提升,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應停留在知識記憶上,而應兼重發現知識的規律及其關係...
催化性之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催化性之技巧(facilitative skills)所謂催化性之技巧,主要在藉由諮商師口語及非口語的方式,表達對個案之尊重、接納與關注,再藉由澄清及引導等技巧,一方面幫助諮商師對個案及其主訴問題有更完整之了解,另一方面亦協助個案對自己的困擾問題找到焦點,並進一步加以探討。以下是常用之催化性技巧。目錄1...
促進類化的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進類化的技巧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Schloss和Smith曾提出11種可以促進類化的技巧,其目的是使學生在黃一情境所習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情境-例如,在黃科目所學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科目,或更重要的,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些策略是透過教學來促進類化。 舉例例如,在算術課裡,某單元若與金錢有關,最好就讓學生有機會操弄真實或模擬的銅板和紙鈔,而不要只計算書面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遷移到真實生活中。另一個有助於類化的教學策略是...
專注行為技巧(attending_behavio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專注行為的表達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專注行為是指有意識地表達出會被個案解釋為代表興趣與關心的非語言行為。包含適合於個人及文化的眼神接觸、身體語言、聲音品質、語言的追蹤等非語言行為(黃天豪、游勝翔、盧世偉、鄭逸如,2003)。此為助人過程中很重要的基本技巧,是助人者和個案建立關係初期,最重要的行為。助人者可透過積極傾聽,有效達成心理的專注;而專注的態度能使個案感受到自己是被積極關注的,覺得自己是值得被傾聽且有價值的,進而增加對助人者的信任和自我口語表達,並能試著開放心胸、探索自己的問題。 專注行為的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