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2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示、引導。如:「指點迷津」。《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姐每日拘著他在房裡,講四書,讀文章,公孫也在傍指點。」
2.議論、批評、挑毛病。唐.白居易〈東南行〉:「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揶揄。」
指點迷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事物的困難處,提供解決的方向、辦法或途徑。如:「這件事幸好他及時指點迷津,才能這麼順利地解決。」
指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人背後批評、說閒話。《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有些外國人多在那裡指指點點的說笑他,饒鴻生也顧不得這許多。」也作「指指戳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的痕跡。如:「斑點」、「汙點」、「黑點」。
少量、少許。如:「胸無點墨」、「過來吃點東西吧!」
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優點」、「缺點」、「重點」。
一定的地方或標準。如:「起點」、「沸點」、「終點」、「冰點」。
點心食品的簡稱。如:「西點」、「茶點」、「糕點」、「餐點」。
計時的單位。一個小時稱為「一點」。如:「凌晨三點」。
指定。如:「點歌」、「點菜」、「點播節目」。
逐一檢查、核對。如:「清點」、「點名」、「盤點」、「點貨」。
指示、暗示、如:「點化」、「點明」、「一點就醒」、「點出主題」。
幾何學上稱沒有長、寬、厚、薄,只有位置的為「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出。如:「指點」、「指明」、「指教」。
揶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弄。唐.白居易〈東南行〉:「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揶揄。」
教學相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我那解悶的本領都被公子學去了,那裡再尋甚麼新色的去?我們『教學相長』,公子有甚麼本領?何不也指點我的一件?彼此頑起來,倒也解悶。」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僧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早年跟從黃檗希運禪師出家,曾經三次向黃檗請教說:「什麼是佛法的大意?」結果三次都遭到棒打,於是認為「自恨障緣,不得深旨」,而向黃檗告辭,黃檗就指點他到高安灘頭請教大愚禪師。臨濟見到大愚後就告訴他三次發問三次被打的經過,並且問:「我是不是犯了什麼過錯?」大愚就說:「黃檗只是好心的想幫你領悟佛法大意,你怎麼反而在尋找自己有沒有過錯?」臨濟聽了當下立即開悟,也因為他是這樣悟出佛法的,所以他後來在鎮州建立臨濟禪院,創立了禪宗五大宗之一的臨濟宗,就以「棒」、「喝」的方式來啟發弟子開悟佛法。「喝」的施用是臨濟自創的,他開悟後回到黃檗的身邊,只要黃檗以棒打開示弟子時,他就在一旁...
茅塞頓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破竹:剖開竹子。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在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