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5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靠近,相離不遠。如:「我家接近圖書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車師》:「帝以車師六國接近北虜,為西域蔽扞。」
2.親近,有交往頻繁的意思。如:「他們兩家是世交,平日相當接近。」
接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近律是來自行為論的接近論所提出的學習原則。接近論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出現在時間上相接近的,則二者的聯結較牢固或反應易於出現。此派理論以華生(J.B. Watson)及葛斯瑞(E.R. Guthrie)為代表人物。
  華生認為學習是古典制約作用的歷程。個體經由古典制約作用的多次練習,即可建立新的「刺激-反應」聯結。這些新聯結即構成新的行為系統。華生認為任何複雜行為皆由「刺激與反應」的聯結組合而成,但在聯結之間,他強調頻率(frequency)及時近(recency)兩個原則,認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出現反應的次數愈多,聯結愈牢固;同樣的,對同一刺激的反應愈近,則反應愈易重現。
接近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舞譜符號。接近符號是記錄身體動作往某一方向、物品、人或某特定空間靠近的符號,符號是個向上開口三角形〔見圖〕,而被接近之物品、人或特定空間置放於開口的上方。
Ann Hutchinson Guest《Your Move: A New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ovement and Dance》1983.
接近控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近控制」是指教師接近表現偏差行為學生的身旁,使學生的偏差行為減輕或消失的控制方法。有時教師只要走近行為偏差的學生身旁,他們的問題行為就會結束。如果學生知道如何做他們的工作,但卻不免打擾他人時,教師只要安靜而親切地站在他身旁,就可能使他集中心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教師和學生之間減少身體距離的方法不只一種。教學生到黑板前來,也可以達成鄰近控制的效果。另一種方式是將表現偏差行為的學生分開,使之坐在教師的前面,以便教師隨時注意。
接近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一繞行體在軌道上運行時,最接近所繞行之星體的位置,如地球繞日軌道之近日點(perihel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隱〈樂遊原〉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合、連起來。如:「連接」、「接骨」、「接線」。
繼續。如:「他接著說出事情的後續發展。」
承續、輪替。如:「接班」、「接替」、「傳宗接代」。
收到。如:「接受」、「接信」、「接電話」。
靠近、碰觸。如:「交頭接耳」、「短兵相接」。
迎。如:「迎接」、「我到車站去接你。」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驢,放在山下餵養。一隻老虎看牠的外表長得很大,起初以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後來看到這隻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後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如:「他學藝不精,上臺唱沒兩首歌,就黔驢技窮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接近、親近。《禮記.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