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9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揚名,傳播聲譽。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揚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
2.發高聲。《樂府詩集.卷四九.清商曲辭六.西曲歌下.江陵樂》:「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三國演義》第二回:「遂奮力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
3.故意放言、宣傳。《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同軸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軸揚聲器又稱同軸喇叭,是全音域喇叭的一種,採複合式的設計,將二音路(Two-Way)的高音(Tweeter)與低音(Woofer)喇叭,裝置在同一個喇叭單體上,共用同樣的喇叭軸心線,因此而得稱。
  一般的全音域喇叭只用一個喇叭單體,以重播廣泛頻率範圍的音訊。但是此等喇叭在高音及低音部分之表現通常不盡理想,此乃因為高音及低音喇叭的設計本乃相對的,喇叭如採大型的紙盆,高音會受到衰減,如採小型紙盆,則低音衰減,無法兼顧。同軸喇叭即針對全音域喇叭此等缺點,將2隻喇叭採複合式設計,裝置在一起。其高音喇叭部分,通常為小型的號角(Horn)形式,凸出並位於低音喇叭的中心。
  此...
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響系統裡,利用電能轉成聲音的裝置。其構造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固定位置的永久磁鐵,一是和線圈相連的紙製圓錐。當線圈內的電流產生變化時,受磁鐵作用的力量也起變化,紙製圓錐跟著振動,因而發出聲音。也稱為「喇叭」。
揚聲中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向性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使用的揚聲器是屬於壓力揚聲器(pressure microphone),其輸出電壓強度僅與聲壓大小成正比而與聲源的方向無關。另外有一種壓力梯度揚聲器(pressure-gradient microphone),作用在振動活塞的力正比於聲壓梯度,使得揚聲器的輸電壓強度與聲源方向有關,與cosθ成正比,其中θ是聲源與振動活塞中心軸的夾角。將前兩種揚聲器相結合,可得到第三種揚聲器,其輸出電壓強度與(1+cosθ)成正比,因為(1+cosθ)的曲線類似心臟,而將此種揚聲器稱為心臟揚聲器(cardioid microphone)。心臟揚聲器僅對活塞前的聲源有所響應,因此又稱為單向性揚聲器(u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張、抬高。如:「揚帆」、「揚手」、「揚眉吐氣」。
顯露。如:「發揚」、「宣揚」、「張揚」、「隱惡揚善」、「揚名國際」。
稱讚。如:「讚揚」、「表揚」。
飄動。如:「飛揚」、「飄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脛而走」。見「不脛而走」條。 01.北齊.劉晝《劉子.卷四.薦賢》:「玉無翼而飛,珠無脛而行,揚聲於章華之臺,炫燿於綺羅之堂者,蓋人君之舉也。」 參考詞語︰無脛而走注音︰ㄨˊ ㄐ|ㄥˋ ㄦˊ ㄗㄡˇ漢語拼音︰wú jìng ér zǒu釋義︰猶「不脛而走」。見「不脛而走」條。 01.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誌銘〉:「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於珠玉。」 參考詞語︰不脛而馳注音︰ㄅㄨˋ ㄐ|ㄥˋ ㄦˊ ㄔˊ漢語拼音︰bù jìng ér chí釋義︰猶「不脛而走」。見「不脛而走」條。 01.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經籍會通二》:「間以餘力游刃,發之乎詩若文。又以紙貴乎通邑大都,不...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無翼而飛注音︰ㄨˊ |ˋ ㄦˊ ㄈㄟ漢語拼音︰wú yì ér fēi釋義︰猶「不翼而飛」。見「不翼而飛」條。 01.《管子.戒》:「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源) 02.北齊.劉晝《劉子.卷四.薦賢》:「玉無翼而飛,珠無脛而行,揚聲於章華之臺,炫燿於綺羅之堂者,蓋人君之舉也。」 參考詞語︰毋翼而飛注音︰ㄨˊ |ˋ ㄦˊ ㄈㄟ漢語拼音︰wú yì ér fēi釋義︰猶「不翼而飛」。見「不翼而飛」條。 01.《戰國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備又派張飛在固山駐軍屯守,好像是要阻斷曹軍的後路。當大家正在猜疑劉備的用意時,曹休說:「他們如此張揚聲威氣勢,一定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襲。我們應該趁其不備,發動攻擊,只要能把吳蘭的軍隊打敗,張飛必然就會撤軍。」曹洪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刻率領大軍攻打吳蘭的營地,吳蘭果然大敗,張飛亦如所料的撤了駐軍。這段文字中的「先張聲勢」,指的是誇大聲威,張揚氣勢,後來「張」多作「虛張」,以加強語義中「誇大不實」的涵義,「虛張聲勢」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用來形容故意誇大聲威,張揚氣勢,用以嚇阻他人。出現「虛張聲勢」的書證如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