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揭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豎竿、舉竿。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秦末陳勝、吳廣倉促起義,反抗暴秦的史事。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後比喻起義舉事。《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鴻慈傳》:「俄滅波蘭而用嚴法以禁其語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權利者,即波蘭人也。」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平民起義時,沒有足夠的裝備,只好舉竹竿,當作軍旗使用。見「揭竿而起」條。0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源)揭竿起"> 
揭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揭竿而起」。見「揭竿而起」條。01.清.袁枚〈與邵叔宋太史書〉:「伏念能古文者,代不數家,矧值陽數之摽季而孤為之,談者寥寥,宜也。然男兒作健,正應于此時揭竿起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舉、高舉。如:「高揭義旗」、「揭竿而起」。《戰國策.齊策四》:「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竹幹、竹莖。可截取供使用。如:「竹竿」。《詩經.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于淇。」《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繩索。通「縲」。《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唐.成玄英.疏:「累,細繩也。」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為大將軍。韓信屢建奇功,他先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裝在竿上,有特別圖案,作為某種標幟或號令的布帛或紙。如:「國旗」、「旌旗」、「令旗」、「搖旗吶喊」。《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宋.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詞:「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病。清.貝青喬〈自臨安至於潛夜宿浮溪旅店作〉詩:「村農告瘁思懸耜,山賊乘機競揭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