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08 ms
共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擣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捶擊衣物使乾淨。《樂府詩集.卷四五.清商曲辭二.唐.李白.子夜四時歌四首.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也作「搗衣」。
|
擣衣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
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搥打。[例]擣衣
|
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舂米、擣藥、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圓木棒。由上細下粗的堅木做成。如:「藥杵」、「杵臼」。《易經.繫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唐.儲光羲〈田家雜興〉詩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響砧杵。」
|
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潤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三.磨鍼溪》磨鍼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1>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2>方磨鐵杵3>,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4>。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家居四川綿州,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
(2) 老媼:年老的婦人。媼,音ㄠˇ,老婦。
(3) 杵:舂米、擣藥、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棒槌。
(4) 卒業:完成學業。
|
思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繁複的思慮、情緒。南朝梁.柳惲〈擣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江湖思緒縈,謳啞搖舴艋。」
|
烈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擬聲詞:(1)形容風的聲音。晉.劉琨〈扶風歌〉:「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2)形容聲音多且繁雜。南朝宋.謝惠連〈擣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蟹啼。」(3)形容水流的聲音。唐.皮日休〈霍山賦〉:「有泉烈烈,其來如決。」
|
搗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杵捶打生絲以去蠟,使生絲柔白而富有彈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搗練」、「擣衣」。
2.以杵捶擊衣物使乾淨。北周.庾信〈夜聽搗衣〉詩:「秋夜搗衣聲,飛度長門城。」《老殘遊記》第三回:「走著看著,見河岸南面有幾個大長方池子,許多婦女坐在池邊石上搗衣。」也作「擣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