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革變更、重新製造。《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教育的改造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造」(reconstruction)一詞,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其[哲學的改造](The Re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一書中,就曾經用過;又在其[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亦有「改造」一詞的出現。杜威使用「改造」一詞常與「轉換」(transformation)、「重組」(reorganization)等交互使用,其涵義為有機性地加以改變之意。基於此種觀點,教育的功能,不僅延續了社會的生命,而且也在教育的指引下,社會有了重新的組織,重新的轉換,作出了有機性的改變。這種轉換或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如:「製造」、「創造」、「造船」、「造紙」。
建築、建設。如:「建造」、「造橋」、「營造」。
經營。如:「造福」、「造勢」。
培養。如:「造就」、「可造之才」。
虛構。如:「造謠」。
到、去。如:「造訪」。
研究學問。如:「他打算明年去美國深造。」
打官司的原告與被告。如:「這場官司的兩造都未到庭,只有他們的律師代表出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正。如:「改錯」、「改正」、「改過自新」。
變換。如:「改變」、「改行」、「改組」、「改觀」、「改弦易轍」。
批閱。如:「批改」、「改考卷」。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自量力。[例]妄想以一己之力改造全世界,無異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的關係,以及知識形成的社會制約因素,採用衝突、內省和批判的思考模式,透過理性的溝通,來促進教育的改造,其代表人物,如包爾斯、金帝思、艾波等均屬之,因此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特別重視運用分析和辨證的方法,全市學校知識、價值觀念和意識型態的傳遞和轉化的過程,進而達到課程的解放和教育的解放。潛在課程世雄升正式學習課程以外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它的影響是隱藏的、無形的、深遠的,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經常有一些非預期性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來指導和協助,為了使潛在課程發揮其教育的正向功能,所以教師專業知能和專業判斷就顯得相當重要,才能提供學...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宋.蘇軾〈三槐堂銘.序〉:「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指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透過重視學生家庭和社區文化的態度,建立關聯性教學,在知識、情感與技能上支持並增能學生,最終目標則在改造社會。(五)Wlodkowski與Ginsberg: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角度提出文化回應教學強調尊重差異,創造安全、包容的學習環境,以及設計跨學科與文化關聯性的教學。(六)Irvine:文化回應教學並非針對低收入與少數族群學生的一種特殊教學方式,長久以來,學校的教育就是一種文化回應教學,只是回應的是主流社會的價值標準與文化知識。此外,文化回應教學並非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對待學生的態度以及重新定義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動力...
斐斯塔洛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注意貧困家庭的兒童教育,孤兒教育、貧民教育。(3) 個人與社會分不開,「環境改變個人、個人改造社會」,藉教育的力量增進人民的生活,社會就能進步。(4) 1775年在新莊(Now-hof)以自費設立貧民學校(收容孤兒五十餘人),並於1798年,在詩塘(Starz)設孤兒院,被尊稱「孤兒之父」。(5) 死後墓誌銘被尊為「人中之神,神中之人」。(6) 著作─《賢伉儷》、《隱士的黃昏》。四、 發揚盧梭教育學說,其積極態度與想法,超越盧梭的消極態度。五、 主張教育要順乎兒童天性的發展,形成教育的心理化:並主張教育包括全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