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9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由教育發展目標的訂定,教育系統資源的籌配,各項行動變通方案的客觀探討與明智的選擇,同時決定在某一特定時間內所應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有效實施方法與步驟,藉以實現教育的一種過程。
個別化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意義2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法律基礎2.1 中華民國3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目的3.1 明確提示教育計畫和計畫內容3.2 表明績效責任3.3 促進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4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功能5 個別化
衛生教育計畫評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林(Green)等人曾對評價做了一個最簡單的定義,係指關心的目標與可接受的標準之比較。狄格南(Dignan)和卡爾(Carr)也對評價下了一個操作型定義:指調查計畫執行程度的過程。由這兩個定義,可以告訴我們進行評價的工作,必須要有我們計畫想要達成的目標,並且是客觀可達成的目標。為了解計畫目標達成的情形,必須利用客觀的方法來蒐集資料,進行分析,進一步以衛生教育計畫來討論評價的問題。衛生教育計畫整體而言,可包括:計畫的階段、執行的階段及評價的階段。評價雖然為第三階段,但不意味著只有在計畫結束的時候才做評價的工作,事實上評價的工作在計畫發展的階段就可進行,如探討計畫的適切性等。而有關衛生教育計...
杜威的學校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的學校教育計畫,是指美國當代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一八九六年建立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中的教育活動,及一八九九年出版的〔學校與社會〕(The School and Society)一書的理念。杜威認為學校是社會的雛形,最能反映社會中的種種生活;學校也應該是一種動力,藉由此種動力能夠創造出更有價值、更美麗及更和諧的社會。杜威所提出的學校教育計畫,與前人最大的不同,是將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學校不再孤立於社會之外。我國教育學者徐宗林認為,杜威對學校的概念受社會學家的影響。杜威認為:(1)學校為一社會組織;(2)學校的主要功...
2061科學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61科學教育計畫係以哈雷雪星(Comet Halley)下次接近地球之年度-2061年為標的,樹立一個未來科學教育的目標與理想。哈雷彗星出現週期為七十六年,恰約略與人類生命期相近,計畫名稱之取意在期望今日之學生於再次看到哈雷雪星之刻(西元2061年),其時之科學教育已具一新之風貌與內涵。
  該計畫於一九八五年由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所推動,研究計畫主持人為拉瑟福氏(James Rutherford),研究群包括各界人士數百人,研究規模甚大。
  此計畫的...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指詹森(L.B. Johnson)總統及其支持者在一九六○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大社會計畫],主張在「大社會」中,凡是妨礙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障礙(例如貧窮)都將克服。其方法為開放教育、職業訓練、就業,以及莊嚴而體面的生活機會給予每個個人。法案規定政府有義務提供輟學與離校青年職業教育訓練的機會,以及社區行動計畫,並動員一切人力及物力資源來解決貧窮問題。法案中對於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有相關優惠措施,包括提供其攻讀大學學位之獎助,以及免費接受學前教育之機會等。
柏拉圖的人才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是觀念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英才教育的提倡者。他的人才教育計畫主要見於〔共和國〕(Republic)和〔法律〕(Law)二篇對話錄;其中〔法律〕一書有較詳細的說明。柏拉圖的整個教育計畫,是配合他所認定的三種階級,即統治者、衛士及勞動者。
  柏拉圖首先注意到幼年的教育,就是在六歲前尚未進入學校就應施與教育。這個階段的教育重視兒童的好奇心,但不必勉強教與知識,而是要用有趣的方式讓兒童吸收;用逼迫的方式是對待奴隸才用的;可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柏拉圖卻主張在三歲以後就可以體罰了。柏拉圖相當重視遊戲的重要性。遊戲不但是兒童自發的活動,...
〔公民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教育計畫〕是美國公民教育方案之一,於一九八八年設置。該計畫與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和公民促進委員會(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itizenship,簡稱CAC)共同合作,為學校公民教育提出基本公民學習途徑,包括有關政府功能、結構、組織的問題和主題,政府型式與比較政府,法規和法律制度,以及有關於美國的政治學和政府,基本民主原則及強調美國憲法,政府結構則包括聯邦主義,美國國民的權利與責任,並強調公民參與的需要。
世界和平教育計畫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和平教育計畫運動是人類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從西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四八年是所謂的三十年戰爭時期,由於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宗教信仰的爭執,終致兵戎相見,形成戰火遍地,人民痛苦不堪。唯實感覺論的教育家康門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曾親自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即興起了教育人心、化解仇恨的抱負。他以為如果人們能真誠篤信上帝,心靈充滿愛人的情感,則人類社會的和平,指日可待。十八世紀德國批判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也是一位祈求以教育和道德的力量,來推動世界和平的教育家。康德以為倘若能夠經過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個人的內...
〔康多塞教育計畫書〕(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 1743~1794)為法國數學家、政治家及教育家。康多塞雖為法國貴族,但卻為法國革命領袖之一,也是人類歷史進步論的提倡者之一。一七九二年,康多塞提交法國全國會議(The National Assembly)一分教育改革計畫書。該項報告厚達五十餘頁,詳述國家教育制度的建立計畫。此項教育計畫的基本理念為自由、自我實現及幸福的追求。
  康多塞的思想,在於人民自由權利的維護及發揚;他又主張人的完美性是有可能實現的。他以為國家的教育目的,在於社會人群的進步與幸福生活的實現。自由社會中的個人,都有其追求福祉、滿足其需求、履行其義務的權利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