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3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授課時,訓勉學生及指示黑板、圖片用的竹鞭或籐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如:「教鞭」。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學校令》同樣維持一貫禁止體罰的立場。教育法令禁止體罰的日本,長期存在教師對男學生的體罰:打頭:用教鞭、教科書、教材道具、手掌等...打學生的頭。罰站:外面、教室後面、黑板前、自己的座位上...等。掌摑臉頰。用拳頭打臉。打屁股:用竹刀、木刀、竹尺等道具,學生彎腰,兩手放在黑板的溝槽上,突出屁股(其他姿勢:跪姿等...較少)被打。罰跪在自己的座位上。盛行多年,到1980年代還有。妹尾河童的《少年H》寫到掌摑和拳打,漫畫《哆啦A夢》男主角常被罰站。現在已經很少,偶有個別情況發生。(韓國和日本情況參見維基百科日本語版) 台灣...
豐子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豐子愷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回國後迫於家計他再執起教鞭,授課講學。平日在教學之餘,開始從事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豐子愷創作漫畫的動機,先是因校務會議過於無趣之餘,他便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態,回宿舍後畫成圖稿,頗覺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內容。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便向豐子愷要了張畫,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鐸的注意。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揮打。元.馬致遠〈耍孩兒.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套.三煞〉:「休教鞭颩著馬眼,休教鞭擦損毛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