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38 ms
共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重唱、唸白或做工,而較少表演武打的戲劇,相對於武戲而言。
|
女子文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省的劇種。參見「越劇」條。
|
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
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廳堂兩側的廂房。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詩:「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清史稿.卷八二.禮志一》:「左右廡各五楹,陛一出,七級。」
|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戲偶的頭可以取下替換,手、腳、膝、腰也都可以活動,以二或三支筷子操縱演出。(註2)皮影戲可分成「文戲」、「武戲」兩種,文戲重音樂與唱腔的表現,武戲則強調武打動作與聲光效果,演出則大多配合宗教節慶、酬神、婚喪喜慶等場合。 發展現況目前臺灣的皮影戲團都在高雄市大社、彌陀一帶,有東華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團、永興樂皮影團、合興皮影戲團、福德皮影戲團等。最著名的師匠張德成(1920~1995)繼承父業,並致力於改良皮影戲,更曾赴日本、美國表演。(同註1...
|
藝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起藝旦,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她們是種娼妓,賺的是皮肉錢,但是其實藝旦是種以聲事人的行當:從小就得學習詩文戲曲,陪伴客人作對唱酬,完全以技藝與應酬手段取勝。藝旦不是每個女孩都可以做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消費得起的,如果要成為大色藝妲的入幕之賓,還得多給她捧場,次數多了、交情深了,她才會委身與你。直至藝旦日漸沒落後,賣身的事例才不時有聞。臺灣藝旦主要始於清同治年間到臺灣光復為止,主要聚集之處為今之臺北大稻埕與臺南,大稻埕藝旦的全盛時期約為大正九年(一九二○年),當時藝旦約有三百多人,到了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只剩八十多位。由於...
|
哭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歌仔戲中文戲的重要唱腔曲調。多用於悲傷場面,主要是以臺灣各地的地方小調為基礎而加以變化,故種類繁多。如宜蘭哭、艋舺哭、臺南哭、正哭調、反哭調等。
|
更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夜間報更的鼓聲。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詩:「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細聽樵樓更鼓已打三點,那月色一發光明如晝。」
|
南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以後,流行於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古樂。它和古代的樂曲有密切的關係,且逐步融和了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者執拍板,伴奏樂器以琵琶為主,再配以洞簫、三弦、二弦、四塊板等樂器。南管樂曲通常分為指、譜、曲三種。其音樂平和端雅,因曾在乾隆皇帝前演奏,而有御前清音的雅號。也稱為「南樂」。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