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僧道等出家人。《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你究竟是方外人,豈有個纔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撫誰不護短?這官保已經是難得的了。」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如:「正方」、「長方」。
方形的。如:「方糖」、「方桌」、「方塊酥」、「魔術方塊」、「天圓地方」。
整齊。如:「格局方正」、「字體方正」。
端正、正直。如:「方正不阿」、「品行方正」。
位置。如:「方向」、「地方」、「東方」、「四方」、「四面八方」。
一邊或一面。如:「方面」、「對方」、「雙方」。
某一區域的。如:「方志」、「方言」、「方音」。
辦法、法子。如:「方法」、「方略」、「方式」、「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配藥的單子。如:「祕方」、「偏方」、「處方」、「藥方」。
剛、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當、正在。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數學上指一個數自乘若干次的積。如:「平方」、「立方」、「乘方」、「次方」。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三方圖章」、「一方手帕」、「硯臺一方」。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方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外。多指仙境或僧道之修行處所。《淮南子.俶真》:「馳於方外,休乎宇內。」唐.韓翃〈同題仙游觀〉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2.指京畿之外或邊遠異域。《詩經.商頌.長發》:「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
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頭的人,不相干的人。如:「你就照著會議決議事項去進行,不用管外人的意見。」《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2.外國人。《管子》卷九:「外人來游在大夫之家者幾何人?」如:「這個國家經濟蕭條,社會動盪,其治國壓力之大,恐怕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3.交誼疏遠的人。《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長兄,你不是外人,料想也不笑我。」《紅樓夢》第六五回:「咱們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來。」
4.外地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方外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僧道等出家人。《鏡花緣》第五六回:「姪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豈可擅離此菴,尚求伯母原諒。」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人」。
方外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僧道等出家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也作「方外之人」、「方外人」。
蔬茹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茹素,所作的詩文書畫,具有方外人的氣息,稱為「蔬茹氣」。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跋景福草書卷後》:「此卷作草書,應規入繩,猶有遺法,然僧書多蔬茹氣,古今一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