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10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文人所戴的頭巾。《金瓶梅》第四二回:「那戴方巾的人,你不認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
方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巾,明朝書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氣本指文人氣息,後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
方巾闊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帶方巾,身穿闊服。多為讀書人的裝束。《三國演義》第七五回:「平視其人:方巾闊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季葦蕭迎了出去,見那人方巾闊服,古貌古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如:「正方」、「長方」。
方形的。如:「方糖」、「方桌」、「方塊酥」、「魔術方塊」、「天圓地方」。
整齊。如:「格局方正」、「字體方正」。
端正、正直。如:「方正不阿」、「品行方正」。
位置。如:「方向」、「地方」、「東方」、「四方」、「四面八方」。
一邊或一面。如:「方面」、「對方」、「雙方」。
某一區域的。如:「方志」、「方言」、「方音」。
辦法、法子。如:「方法」、「方略」、「方式」、「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配藥的單子。如:「祕方」、「偏方」、「處方」、「藥方」。
剛、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當、正在。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數學上指一個數自乘若干次的積。如:「平方」、「立方」、「乘方」、「次方」。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三方圖章」、「一方手帕」、「硯臺一方」。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包束的布。如:「頭巾」。
擦洗用的布。如:「毛巾」、「浴巾」。
圍在脖子上保暖用的毛織物或絲織物。如:「圍巾」、「絲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聚集或居住的地方。如:「賊窩」、「土匪窩」。《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捵著個肚子,穿著一雙厚底破靴,橫著身子亂跑,只管在人窩子裡撞。」
依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彷彿,不清楚的樣子。唐.趙嘏〈江樓舊感〉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那轎揭開簾子,轎裡坐著一個戴方巾的少年,諸葛天申依稀有些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以遮蔽膝前或覆蓋額頭的方巾。唐.皮日休〈九諷系述.悲遊〉:「荷為裯兮芰為襬,荃為䘿兮薜為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身攜帶,用以擦拭的小方巾。[例]手帕
陸陸續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後相繼不斷。《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當下陸陸續續到了幾十位客,落後來了三個戴方巾的和一個道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