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0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進行的一定趨向。如:「施政方針」、「教育方針」。
  〔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係民國十八年(1929)四月二十六日,國民政府根據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公布。其中教育宗旨明定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緣此項教育宗旨的訂立,係北伐成功之後,中國國民黨實施以黨領政,不但以三民主義建國,並以三民主義施教,經國民政府大學院於民國十七年五月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南京,會中通過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十五條:「(1)發揚民族精神;(2)提高國民道德;(3)注意國民體力的鍛鍊;(4)提倡科學精神,推...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是蔡元培在民國元年(1912)擔任民國成立後第一任教育總長時,於其發表之〔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所提出。蔡氏根據民主國家的需要,為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此一教育方針,是對清季學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教育宗旨的修正。蔡氏認為尚公即公民道德教育;尚武即軍國民教育;尚實即實利主義教育;而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仰自由相違,所以刪去,代之以世界觀教育,以迎合世界潮流,打破人我彼此的偏見。
  此五者雖有緩急主輔之不同,卻都不可偏廢。其所持的理由是:「譬之人...
教育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方針在大陸地區是指引教育工作前進的方向和指針,是大陸當局對教育工作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帶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是在一定歷史時期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和總目標,是制定政策的總依據。中國大陸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把教育方針概括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大陸的教育方針,最早是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中正式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
基礎教育發展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方針,可以一九九三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代表。綱要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並指出:「發展基礎教育,必須繼續改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標準化。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
  在一九九四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實施意見〕中具體規定:「到二○○○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即占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大政方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施政的大方向。如:「現今我國的大政方針,在於建設自由、民主以及富而好禮的社會。」
  大陸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方針係指規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指導原則。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五日原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大陸地區教育廳局長會議,提出「要逐步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城市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舉的方針 ,要積極發展職業教育」。一九八○年十月七日,國務院提出:應當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學校、業餘學校並舉,國家辦學與業務部門、廠礦企業、人民公社辦學並舉的方針。在城鄉要提倡各行各業廣泛舉辦職業(技術)學校,這類學校,集體和個人也可以舉辦。
  一九八○年代有關的會議和文件中,都重申這一方針。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
  蘇聯〔普通學校與職業學校改革基本方針〕為蘇共中央全會與蘇聯最高蘇維埃分別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與十二日通過有關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改革的文件。該文共有八大部分四十一條:第一部分說明社會主義趨向完美狀況下的學校。主要陳述蘇聯教育發展的歷史與基礎;現階段改進青年的教養、政治教育、勞動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這決定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改革的必要;改革的目的,則在提升教育品質,增進普通學校的勞動教育,增加學生學習的責任感,提高教師和生產教學技師的權威,加強教育的物質基礎,以及改善普通教育學校及職業學校的結構與行政。第二部分確定普通教育學校由十年延長為十一年,入學年齡由七歲改為六歲,初等教育由...
幼兒教育發展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教育發展方針是大陸地區幼兒教育發展政策的總概括。一九四九年後便採取公辦與民辦並舉發展幼兒教育的基本方針,此後在不同的時期各有相應的補充。一九五六年二月,由內務部、教育部、衛生部聯合發布〔關於托兒所幼兒園幾個問題的聯合通知〕,強調應根據需要和可能的條件積極發展托兒所和幼兒園,指出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辦法,不必過早強調統一,但以辦理整日制(即日托)托兒所、幼兒園為努力方向。明確要求在城市中由廠礦、企業、機關、團體、群眾舉辦;在農村由農業生產合作社舉辦(主要是季節性托兒所和幼兒園)。教育行政部門在可能條件下,亦可舉辦一些幼兒園,衛生、教育部門並應辦好幾個示範性的托兒所和幼兒園。一九八三年九月由...
特殊教育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八九年五月,中國大陸國務院在發布的[關於發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特殊教育是實現憲法中的有關規定,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目的是提高殘疾人素質,促進殘疾人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發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針是:著重辦好初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把殘疾少年兒童教育切實納入普及義務教育。特殊教育辦學形式多樣化,可在普通學校招收編入普通班學習的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設特殊教育班並舉辦各類型的特殊教育學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