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43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代諸司儒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學為明代各司所設立的地方學校。明代的地方行政機構,相當於省級的稱為司,每一相當於省級之地方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管行政,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管軍事,三司平行,互不隸屬。而湖廣、川、滇、黔、甘肅等少數民族地區,則設置由其本民族首領充任的官職,武職稱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等,統稱土司。另外尚有直隸於中央的行都司,也是軍事機構。各都司、土司皆可設地方學校。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洪武十七年,始置遼東都司儒學,以教武臣子弟,學內設教授一人,訓導二人。洪武二十三年始置北平行都司儒學;河東設都轉運司儒學。其後宣慰、安撫等土司,俱設儒學。這些軍事行政單位為武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各個。如:「諸位」、「諸君」、「諸般」、「諸子百家」、「諸如此類」。
文言「之於」、「之乎」的合音字。如:「藏諸名山」、「付諸流水」、「反求諸己」、「付諸行動」。
代詞。通「之」。如:「公諸於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者、讀書人。如:「儒生」、「大儒」、「博學鴻儒」。
孔子所創的思想學派。如:「儒家」、「儒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視力、視覺。如:「失明」。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朝代名。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管。如:「職司」、「司法」、「司儀」、「各司其事」。
中央政府機關的行政單位,設於部底下。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儒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儒家的思想教義。如:「中國向來以儒學為宗。」
2.稱舊時府廳州縣的教官為「儒學」。《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員,如何黑夜酗酒!帶著送在儒學去!」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