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時、經常。《戰國策.齊策一》:「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唐.李賀〈申胡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紅樓夢》第三回:「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也作「時常」、「時時刻刻」。
2.當時、是時。《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勤自勵聞言省悟,時時折箭為誓,誓不殺虎。」
時時刻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不時。《紅樓夢》第三二回:「你不信,你問問縷兒。我在家,時時刻刻,那一回不念你幾聲。」《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我辦賊不到,統領跟前,不知受了多少申飭。姓文的又時時刻刻來問我要錢。」也作「時常」、「時時」。
時時鐘分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即時時鐘控制的分時作業系統。
時時鐘登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即時資料的接收時間所作的記錄。
時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定時查詢通訊通道或任務執行情況的時鐘。
時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一種內部計時裝置,通常使用石英晶體 提供一固定速率的脈衝。如200MHz CPU它會每秒接收到2百萬個脈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如:「時常」、「時時」、「學而時習之」。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艾瑞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王句踐戰敗後以柴草臥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見《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後用以比喻刻苦自勵。《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太上皇帝劫制於彊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報也。」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也作「懸膽」、「嘗膽」、「嘗膽臥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