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4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玄奘弟子。擔任玄奘譯經的筆受。著有《俱舍論記》三十卷、《俱舍論法寶宗原》一卷。也稱為「大乘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線。如:「日光」、「月光」、「燈光」、「光芒四射」。
榮耀。如:「為國爭光」。
景物。如:「觀光」、「風光」、「春光明媚」。
時間。如:「光陰」、「時光」。
平滑明亮。如:「磨光」、「光滑」、「光溜」、「光亮」。
完。如:「吃光」、「他已經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
單、只。如:「光說不做」。
裸露。如:「光頭」、「光腳」、「光著身子」。
對人來臨的客套話。如:「光顧」、「歡迎光臨」。
接受別人恩惠、好處的客套話。如:「沾光」、「叨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遍。如:「普遍」、「普及」、「普天同慶」。
平常的、一般性的。如:「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暮鼓晨鐘」。見「暮鼓晨鐘」條。 01.宋.宋祁〈秋日與天章侍講王原叔會明仲正言余安道三學士集普光院〉詩:「晨鐘暮磬無時歇,翠竹黃花相間明。」 參考詞語︰暮鼓朝鐘注音︰ㄇㄨˋ ㄍㄨˇ ㄓㄠ ㄓㄨㄥ漢語拼音︰mù gǔ zhāo zhōng釋義︰即「暮鼓晨鐘」。見「暮鼓晨鐘」條。 01.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詩二首之二:「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善慧至前,見王家人,平治道路,香水灑地,列幢幡蓋,種種莊嚴。即便問言:「何因緣故,而作是事?」王人答言:「世有佛興,名曰普光,今燈照王,請來入城,所以匆匆莊嚴道路。」善慧復即問彼路人:「汝知何處有諸名花?」答言:「道士,燈照大王,擊鼓唱令國內,名花皆不得賣,悉以輸王。」善慧聞已,心大懊惱,意猶不息,苦訪花所。俄爾即遇王家青衣,密持七莖青蓮花過,畏王制令,藏著瓶中。善慧至誠,感其蓮花踊出瓶外。善慧遙見,即追呼曰:「大姊且止!此花賣不?」青衣聞已,心大驚愕,而自念言:「藏花甚密,此何男子,乃見我花,求索買耶?」顧看其瓶,果見花出,生奇特想。答言:「男子,此青蓮花,當送宮內,...
可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卻是。元.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正末云)陛下,臣做不的官。(駕云)可是為何?」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二折:「貧僧乃是龍濟山普光寺裡的行者,可是自幼出家至此。」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晨鐘暮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暮鼓晨鐘」。見「暮鼓晨鐘」條。01.宋.宋祁〈秋日與天章侍講王原叔會明仲正言余安道三學士集普光院〉詩:「晨鐘暮磬無時歇,翠竹黃花相間明。」 
佛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宣揚佛法的音樂。如唐樂府中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現在〈敦煌雜曲〉中尚保留一部分佛曲作品。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