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者不惑     
瀏覽人次:3709 收藏人次:0
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智」文獻異文作「知」。《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瀏覽人次:31971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26308 收藏人次:3219068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13219 收藏人次:3042368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瀏覽人次:12524 收藏人次:2652213
疑難、不明白。如:「疑惑」、「困惑」。
迷亂。如:「迷惑」、「妖言惑眾」。
不惑     
瀏覽人次:2656 收藏人次:0
1.不迷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2.孔子自稱四十不惑,後人因稱四十歲為「不惑」。如:「不惑之年」。
智者     
瀏覽人次:1474 收藏人次:0
1.有智慧謀略的人。「智」文獻異文作「知」。《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隋文帝授予智顗的封號。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42042 收藏人次:534833
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指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