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喻     
瀏覽人次:856 收藏人次:0
隱而不顯的譬喻。相對於明喻而言。
    
瀏覽人次:27782 收藏人次:4554838
比方。如:「比喻」、「譬喻」。
了解、明白。如:「不言而喻」、「家喻戶曉」。
告訴、使明白。如:「告喻」、「曉喻」、「喻之以義」。
    
瀏覽人次:9146 收藏人次:1848100
不亮,缺乏光線的。如:「黑暗」、「暗夜」、「暗房」。
祕密的。如:「暗語」、「暗號」、「暗盤」、「暗器」、「暗潮洶湧」、「明爭暗鬥」。
不正當、不光明的。如:「暗勾當」、「棄暗投明」。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66098 收藏人次:2882926
目錄1 守株待兔2 出處3 故事4 暗喻5 相似詞6 相反詞7 例句 守株待兔守著樹,等待兔子撞上來。比喻懷著僥倖心態,妄想不勞而獲。或指人做事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出自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故事周朝時期,宋國有一位農夫,此人篤實的近乎愚蠢,可是他人雖笨,工作卻很勤快,生活雖不富裕,倒還過得去。他的田裏種有棵樹,有一天在耕田時,他看見一隻兔子奔過來,沒看準前方是否有障礙,便一頭撞到樹幹上死了。農夫因此不勞而獲地得到...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22983 收藏人次:1481216
宋朝時吳地有個讀書人叫孫山,他很聰明,生性風趣幽默,又頗有才氣,因此人家都叫他做「滑稽才子」。有一年,他要到別郡參加考試,因為同鄉某人的兒子也要參加,於是就作伴前往。放榜的結果,同鄉人的兒子並沒有考取,而孫山則是名列榜單的最後一名。等孫山先起程回鄉後,同鄉人向他探問自己的兒子考得如何,孫山回答說:「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你的兒子更落在孫山的後面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名落孫山」,用來暗喻應考者落於榜單之外,指應考不中。
譬喻     
瀏覽人次:20184 收藏人次:726707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2.陳之藩<失根的蘭花>:「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 隱喻隱喻又稱暗喻,喻體、喻詞和喻依三者兼備,但喻詞以「是」來代替明喻的「像」,文言文也會在句末加「也」字。如:1.張曉風<曉風小說集‧訴>:「愛是一種繩索。」2.托爾斯泰<藝術論>:「藝術是生活的鏡子。」 略喻略喻是保留喻體和喻依,但省略喻詞的譬喻技巧。如:1.「人山人海」,原意為「人多如山,人多如海。」2.《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道。」是喻體,「玉不琢,不成器」是喻依。 借喻借喻是省略了「...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17104 收藏人次:2479861
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一落千丈     
瀏覽人次:12091 收藏人次:764751
唐代文學家韓愈聆聽穎師彈奏古琴後,寫下這首〈聽穎師彈琴〉詩,內容表面上描擬琴聲的高低起伏,並且訴說心中的感動,一方面則暗喻宦海的浮沉。其中「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兩句,以攀登高山突然摔落,來形容琴聲由高音驟然下降到很低,比喻為官要小心謹慎,不能大意,否則一失足就會摔下千丈深的谷底。後來「一落千丈」被用來比喻成績、地位、景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
骨頭     
瀏覽人次:10552 收藏人次:161951
4.吳語。話裡暗喻有不滿、譏刺的意思。如:「他這話裡有骨頭,分明是暗說你笨嘛!」
姜夔     
瀏覽人次:1609 收藏人次:0
無力,於是用詩的句法入詞,語言精美,散句單行(不求對偶)創造了清新剛勁的語言風格。詠物詞多有寄託,用暗喻聯想手法,避免直接刻劃事物的形狀,側面烘托其精神,顯得格外空靈含蓄,高雅脫俗,被稱為「清空」。身世之感的淡淡哀愁,使得白石詞別具一種冷韻幽香的情致。詞多有小序,寫得也很優美,與詞相配,珠聯璧合,詞作有《白石道人歌曲》。 評價  除辛棄疾之外,姜白石是南宋影響最大的作家,《四庫全書》:「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並冠一時。」 參考資料http://www.chiculture.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