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力     
瀏覽人次:1391 收藏人次:0
激烈而強制的力量。如:「暴力只會製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
象徵暴力     
瀏覽人次:5089 收藏人次:0
布爾迪厄以抽絲剝繭的方式,一層一層地探索教學行動(pedago-gic action)的內涵。首先,布爾迪厄認為所有的教學行動基本上是一種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其是藉由武斷的力量來執行文化獨斷性的增加,亦即藉由武斷的力量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所以象徵暴力的完成往往是藉由對個體意識與意志的控制。布爾迪厄的「象徵暴力」觀念則欲揭露教育行動的本質,依布爾迪...
家庭暴力     
瀏覽人次:1027 收藏人次:692243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係指家庭成員之間實施的身體或精神上的暴力虐待行為,其相關人範圍包括配偶(舉凡前夫妻、同居人、男女朋友皆是)、親子、手足、姻親等,所指之暴力施加範圍則包含身體、言語、精神、性虐待、經濟控制等皆屬之。註1目錄1 家庭暴力防治法對家庭
運動暴力     
瀏覽人次:925 收藏人次:0
  運動中的暴力行為是指一種作為有:(1)行動的合法性:為達成目標的必須行動;(2)傷害程度:以受害者能否行動為判準;和(3)參與意向:行動者是否企圖對別人或物件施以傷害的不當行為,其行為結果將造成別人或物件的傷害。
  社會科學中,暴力與 「攻擊」(aggression)的區別為:攻擊通常是作為一般性名詞,指在身體或心理上傷害其他人的行為,例如惡言惡語和毆打;「暴力」則常常指身體方面的攻擊,亦即在身體上傷害其他人的行為,有侵害的意味。
  運動暴力可以依據合法性的標準,分成相對合法與相對不合法兩大類。相對合法的運動暴力亦可再分成接近犯罪暴力與犯罪性暴力兩種。
 ...
文化暴力     
瀏覽人次:277 收藏人次:0
  文化暴力又稱文化專制(Cultural arbitrary),是文化再製(cultural reproduction)理論用來批判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基本論點之一。其主要的意義是:統治階層運用其權威以支配教育制度,驅使學校灌輸學生統治階層文化。這種以專制方式的教導,稱為文化暴力。由於知識是一種符號系統,並且以符號的形式表現,因此文化暴力亦稱「符號暴力」(Symbolic violence)。持符號暴力說者以「課程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暴力」,是「傳輸統治權力並以階級統治為目標的暴力」。其本質是語文符號,也就是意識形態,(ideology)以與具有打擊性的物質暴力(如軍隊、警察)等並稱。
...
教學暴力     
瀏覽人次:223 收藏人次:0
  教學暴力的意義是:「凡以統治權力為基礎並以專制方式輸送文化暴力的教學活動,稱為教學暴力。」此語是文化再製(Cultural reproduction)論者批判現代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主要論點之一。論者強調:現代學校受統治階層支配,以內化統治意識形態為目的,並以上層社會之文化資本為課程範疇,實施專制的教學,藉以輸送統治階層文化,貫徹統治階級之統制。因此基於社會階級的權力關係,學校成為統治權威之工具,而教學則是「以民主為名而進行專制」的活動。由於教學內容與過程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因之稱為教學暴力
  教學暴力是由法國學者波迪爾(Pierre Bourdieu)及派色倫(J.C. Pas...
暴力滋擾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以激烈衝突的行為擾亂生事。
暴力革命     
瀏覽人次:108 收藏人次:0
以武裝行動為手段來推動社會改變,通常指所謂的流血革命。
暴力犯罪     
瀏覽人次:107 收藏人次:0
使用暴力手段侵犯他人,且違反社會常規的犯罪行為。包含攻擊他人或動物、破壞財物、詐欺或偷竊。
婚姻暴力     
瀏覽人次:96 收藏人次:0
婚姻暴力為家庭暴力的一種,依《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述,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而婚姻暴力依該法應指前述不法侵害行為發生在配偶或前配偶、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者。參見「家庭暴力」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