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090.8591 ms
共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更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換衣服。《三國演義》第四回:「是夜陳宮收拾盤費,與曹操更衣易服。」
2.換衣服的地方。《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右內吏發小民供待會所,後乃私置更衣,從宣曲以南十二所。」
3.上廁所的委婉說法。《三國演義》第三四回:「以目視玄德,低聲謂曰:『請更衣。』玄德會意,即起如廁。」
|
更衣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公共場所,如劇場、泳池等,供人更換衣服的房間。
|
污染區更衣設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換衣服設施位於管制區內,鄰接於污染區入口處。參見管制區controlled area、污染區contamination zone條。
|
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改換、改變。如:「更改」、「變更」。唐.王維〈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樂〉詩:「自茲相將去,誓死意不更。」
|
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
(7) 驩:音ㄏㄨㄢ,通「歡」,歡心、友好。
(8) 齋戒: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
(9) 倨:音ㄐㄩˋ,傲慢無禮。
(10) 睨:音ㄋ|ˋ,斜著眼睛看。
(11)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12) 詳:通「佯」,假裝、偽裝。
(13) 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後為趙惠文王所得。
(14) 九賓:古代朝會大典設九賓,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
恃才傲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列傳》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撝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嘗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嘗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殞,惻愴于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及1>葬請諡2>,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注解〕
(1) 及:等到。
(2) 諡:音ㄕˋ,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後人依其生前事跡所評定的稱號。
|
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如:「殯斂」。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列傳上.王勃》1>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2>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3>,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卷一.飲墨》。
(2) 勃:王勃(西元650∼675),字子安,唐龍門人。曾任沛王府修撰,為初唐四傑之一。屬文綺麗,...
|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主看過之後,驚奇不已,說;“這都是我所誦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就是你寫的!”於是讓王維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維風流蘊籍,而且說話風趣,大為座中各位貴人所欽重。岐王見時機成熟,便說:“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為解頭,誠為國家的榮光。”公主說:“那為什麼不教他去應舉?”岐王說:“聽說您已經囑託,解頭不是要給那個張九皋嗎?”公主笑道:“那是因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皋。”隨即回頭對王維說:“你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薦你。”就這樣,又改薦王維,王維做了解頭,一舉登第。這個故事未必完全屬實,或者純屬傳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