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1.7967 ms
共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會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商討事情。《左傳.襄公三十年》:「於子蟜之卒也,將葬,公孫揮與裨灶晨會事焉。」
2.明白事理。宋.毛滂〈踏莎行.碧樹陰圓〉詞:「行雲會事不飛來,長空一片瑠璃淺。」《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您若會事之時,束手歸降。」也作「曉事」。
|
都道府縣教育員會事務局(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為日本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的執行機關,執行該教育委員會職權內的一切事務。
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為日本各都、道、府、縣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屬委員合議制,較適合發揮決策、核定及監督的功能,而不太適合日常事務的執行工作,故另設事務局,採首長制並置專任職員,以執行其法定事務。 依據日本制定的〔地方教育行政組織及運營法〕規定,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應置指導主事、事務職員、技術職員及其他所需的職員,均由教育長提請該教育委員會任命。指導主事為教育視導人員,負責學校課程、學習及其他專業事項的指導;事務職員負責處理事務性工作;而技術職員則負責處理保健與建築等... |
市町村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市町村教育委員會事務局為市町村教育委員會的執行機關,以處理屬於教育委員會權限內之事務。
日本市町村教育委員會為市町村的教育行政機關,採委員制,且委員屬兼任職,以負責決策、核定及監督為宜,不適於日常事務的執行。職此之故,委員會乃設置事務局,採首長制,以執行其權限內之事務。 依〔地方教育行政組織及運營法〕之規定,事務局置教育長一人,在市町村教育委員會指導監督之下,綜理局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事務局所置職員包括指導主事、事務職員、技術職員及其他所需之人員,其名額由各市町村制定條例規定。指導主事負責指導學校的教育課程、學習指導及其他有關學校教育事項之指導,相當於我... |
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
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奉養。如:「事奉父母」。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必須親身經歷,才能真切的體會事理。如:「讀書滋味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自我體會方能領略。」
|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繫。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辠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1>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2>能出其右者,上說3>,盡拜4>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會高后崩,諸呂作亂,大臣誅之,立孝文帝。 〔注解〕
(1) 上:指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
|
社會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社會興趣的形成與發展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定義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是阿德勒學派重要概念之一,意指個體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份,產生對社會事務的態度,指與個人的「社區一體感」相應的行動,包含個人對於世界上的所有他人都抱持正向的態度,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的能力。阿德勒將社會興趣等同於認同感及對他人的同理心──「用他們的眼、耳、心來看、聽及感受這個世界。」(註一) 社會興趣的形成與發展社會興趣需要我們與當下(現在、此刻)有充分的接觸,因而能朝有意義的未來邁進,人們樂於相互付出與回報,同時發...
|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推動原因主要在於,1997 年前後,台灣社會一再發生校園暴力與學生自殺案件,而青少年飆車、鬥毆等社會事件盛層出不窮。如此脫序的社會現象頻傳,青少年的身心問題引啟社會大眾的關注,教育主管當局及學者們也高度重視問題的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以期導正脫序的社會現象(註3)。對生命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自殺人口中,自殺死亡是10-24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註1),而在我國,鑑於近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
|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發生已久,環境也已改變。[例]這件當年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如今已事過境遷,逐漸為人所遺忘。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