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4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該怎樣就怎樣。強調有冤仇必加報復。《水滸傳》第二六回:「武松雖是麤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並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作個證見。」《醒世恆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只殺知縣,不傷百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如:「報仇」、「仇人」、「仇視」、「仇敵」、「恩將仇報」、「深仇大恨」。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怨恨。如:「結冤」、「冤仇」、「冤冤相報」。
枉屈、委屈。如:「申冤」、「訴冤」、「冤情」、「蒙冤」。
上當、不划算。如:「花了不少錢,卻買到假貨,太冤了!」
報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行動來打擊仇敵。《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初,瑗兄章為州人所殺,瑗手刃報仇,因亡命。」《紅樓夢》第四五回:「竟不是為詩畫來找我,這臉子竟是給平兒來報仇的。」也作「報讎」。
報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復冤仇。《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吾從賊者,欲留殘生,與主報冤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