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用來刊載詔令、奏章、官吏任免等事的公報。
斷爛朝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爛,殘缺陳腐。朝報,朝廷的公報,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章奏之類。王安石戲稱《春秋經》只有簡略要聞而缺乏事情的原委本末,如同斷爛朝報。見《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後指陳腐雜亂,缺少價值的記載。元.王惲〈編年紀事序〉:「若筆之無所用,則上下數千載事績,特斷爛朝報耳。」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三.歷史.東華錄》:「閱東華錄,此書絕無觸礙,而所記大事,往往不具首尾,錯雜漏缺,全無體裁,真斷爛朝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上朝」。
君王統治的時段。如:「朝代」、「唐朝」、「清朝」。
向。如:「坐北朝南」。
拜見、進見。如:「朝見」、「朝拜」、「朝聖」。
早晨。如:「朝夕」、「朝令夕改」、「朝不保夕」。
日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宋史・王安石傳》:“(安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目錄1 成書2 體裁3 評價4 參考文獻5 資料來源 成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
王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自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曆二年進士,數執朝政,因主張變法,遭受保守派的反對,釀成宋代有名的黨爭,終於失敗。然而他卻是一個有思想的前進政治家,終身為他的政治理想而奮鬥。他反對一切傳統的舊精神舊習慣。解經務出新意,不用先儒傳注,痛詆《春秋》為斷爛朝報,反對用詩賦取士的考試制度,在這些地方,都可看出這個人的堅強性格和新穎思想。他在文學上,詩、詞、散文都有卓著的成就。就是那些反對他的政治主張的人,也不能不承認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的詩歌優點,正如他的為人一樣,是有魄力,有骨格,有不...
充棟汗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二.與周戩伯》:「今幸逢谷霖蒼文宗欲作《明史紀事本末》,廣收十七年朝報,充棟汗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