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8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將木材密閉於窯中,用火燒成的燃料。
木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炭條畫的素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如:「神木」、「樹木」、「草木」。
木材。如:「木板」、「木料」、「朽木不可雕」。
用木料製造的。如:「木馬」、「木屋」、「木器」。
棺材。如:「棺木」、「壽木」、「行將就木」。
失去知覺。如:「手腳麻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含碳物質在不完全燃燒或加熱時所得到的殘留物。《說文解字.火部》:「炭,燒木餘也。」如:「焦炭」、「木炭」。
雪中送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雪中送炭」原作「雪裡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就是在大雪中給受凍的人,送來取火的木炭,讓他們保暖。這是一種對別人表示關懷的做法。根據《宋史.卷五.太宗本紀》的記載,宋太宗淳化四年二月間,雨雪不斷,天氣奇寒,太宗體恤當時孤苦的民眾,所以派人送去錢財、米和炭。這就是「雪中送炭」的例子。宋代詩人范成大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講他於大雪中送炭去給友人的事。其中有兩句:「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意思是說不是真的來送炭,是藉機來要詩的。這種明明是來救濟朋友,卻為朋友留餘地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另外一位宋代的詩人高登,寫了一首〈覓蠹椽〉詩,從詩的序和內容來看,是說因為天寒,高登家中無薪柴可取...
一葉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塊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溼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松枝、木炭等燃燒後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具特殊風味。通「熏」。[例]薰魚、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灰色,皮孔隆起。葉狹長,互生,邊緣鋸齒粗大。果實橢圓而端尖。種子可食,木材適為木炭的材料。另有一種麻櫟,木材可為枕木。葉可養蠶。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熏魚」。
迸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內而外突然冒出而向外四散。[例]火紅的木炭在黑夜中不時的迸發出火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